-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物设计与开发
半个世纪之前,人们对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生命现象了解甚少,寻找新药的方法多是基于经验和尝试,主要是通过大量化合物的筛选与偶然发现。
靠这种方法发现了大批治疗药物。但它的不可预见性和盲目性,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消耗,发现新药的成功率越来越低,促使人们发展具有较高预测性的更合理的研究方法。
发现新药的途径…
随着生命科学的相关学科在上世纪后半期的迅速发展,定量构效关系、合理药物设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组合化学、高通量筛选等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基因技术被应用到新药的研究之中,新药设计学也应运而生。
近十年来,新药设计与开发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优良的新药不断问世,为世界制药工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新药设计新技术…
药物作用的生物学基础
根据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方式,可把药物分成两种类型,即非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ly Nonspecific Drug)和特异性结构药物(Structurally Specific Drug)。
非特异性结构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化学结构类型的关系较少,主要受药物的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全身麻醉药(气体、低分子量的卤烃、醇、醚、烯烃等),其作用主要受药物的脂水(气)分配系数的影响。
特异性结构药物发挥药效的本质是药物小分子与受体生物大分子的有效结合,这包括二者在立体空间上互补;在电荷分布上相匹配,通过各种键力的作用使二者相互结合,进而引起受体生物大分子构象的改变,触发机体微环境产生与药效有关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一、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
能够与药物分子结合并产生药理效应的生物大分子现通称为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
这些靶点的种类主要有受体、酶、离子通道和核酸,存在于机体靶器官细胞膜上或细胞浆内。
就目前上市的药物来说,以受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52%;以酶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22%;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6%;以核酸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约占3%;其余17%药物的作用靶点尚不清楚。
1. 以受体为靶点
药物与受体结合才能产生药效。理想的药物必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
选择性要求药物对某种病理状态产生稳定的功效。
特异性是指药物对疾病的某一生理、生化过程有特定的作用,此即要求药物仅与疾病治疗相关联的受体或受体亚型产生结合。
现已有几百种作用于受体的新药问世,其中绝大多数是GPCR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例如,治疗高血压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洛沙坦、依普沙坦,中枢镇痛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丁丙诺啡、布托啡诺,a-受体激动剂阿芬他尼等。
G-蛋白偶联受体
(G-protein cross-linked receptor)
G蛋白偶联型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示意图
G蛋白偶联型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示意图
近年来,受体的亚型及新受体不断被发现和克隆表达,有关它们的生化、生理、药理性质也相继被阐明,为新药的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更准确的靶点和理论基础和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已知道,肾上腺能受体有a1、a2、bl、b2、b3亚型,多巴胺受体有Dl、D2、D3、D4、D5亚型,阿片受体有m、k、s、d、e亚型等。
孤儿受体(orphan receptor)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概念,是指其编码基因与某一类受体家族成员的编码有同源性,但目前在体内还没有发现其相应的配基。
2. 以酶为靶点:
由于酶催化生成或灭活一些生理反应的介质和调控剂,因此,酶构成了一类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
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某些代谢过程,降低酶促反应产物的浓度而发挥其药理作用。理想的酶抑制剂药物,应该对靶酶有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
近年来,基于细胞代谢理论的指导,合理设计的酶抑制剂类药物发展较快,目前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20个药物中有近一半为酶抑制剂类药物。
近年来,酶抑制剂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有:
降压药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肾素抑制剂,调血脂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非甾体抗炎药物中的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抗肿瘤药物中的芳构化酶抑制剂
抗前列腺增生治疗药中的5a-还原酶抑制剂等
一氧化氮(NO)作为生物体内的重要信使分子和效应分子,在心血管、神经和免疫系统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但过量产生或释放时能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可阻止NO过量生成。NO以及有关的NOS抑制剂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和药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
3. 以离子通道为靶点:
带电荷的离子由离子通道出入细胞,不断运动、传输信息,构成了生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着生物体中细胞与细胞间的有效联系。离子通道的阻滞剂和激活剂调节离子进出细胞的量,进而调节相应的生理功能,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K+,Cl-Channel currents
Pum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