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上课用绪论.ppt

湘教版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上课用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先祖原居住在黄河流域,所以客家话与现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很接近。粤北是岭南的首地,中原人进入粤地之后第一个定居点就是粤北各地。由于客家人来自中原,一般都比岭南土著族人的文化水平及生产技术高得多,所以很快就发展成为当地主要居民。而原来的土著居民不得不退出自己的领地再向南、向西迁徙。这样一来,客家人反而成了主人。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反客为主”。 客家人在中原时并不叫客家人。“客”是相对“主”而言的。古时候,地方统计登记人口时,总是将土著人列为居民,将外来人列为客家分别造册,结果客家人就逐渐成了一种专称了。 客家特色围楼式民居 客家人的居宅保留古代中原人的围楼式民居,一族一寨用高、厚的围墙包围起来,四隅筑有炮楼。 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 ①改变居住地 ②改变居住地时间(1年) ③跨行政界线 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 A1 A2 A1 B1 C1 A2 C1 C2 × √ √ × 下列人口空间变化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①高一106、107班同学外出春游 ②为了准备艺术节演出上街购物 ③张成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④英国某口语老师来我校执教 ⑤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⑥王艳随全家从甲县搬到乙县并转入当地中学读书 【学以致用】 × × √ √ √ √ (1)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分类 (2).按迁移方向划分 农村→城市 城市→农村 农村→农村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由农村→城市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前迁移的主要类型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相关资料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为欧 洲向新大陆的人口迁移创造了条件。(1)欧洲人迁往美洲: 到达美洲的欧洲人,除了殖民主者外,还有以下几种人:一 种是在资本原始积累时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在生计 无靠的情况下,飘洋过海,到美洲谋生;另一种是受政治和 宗教迫害,在欧洲无法立足的人。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展开了残酷、野蛮的奴隶贸易。在400多年的奴隶贸易中,估计从非洲运到美洲的黑人有1200万~3000万 “三角贸易” (3)亚洲的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迁往东南亚、美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大批亚洲人在受帝国主义分子诱骗或为了逃避本国统治者的压迫,来到东南亚、美洲的矿山和种植园充当劳工,现在大量的华人、华侨就是这样来的。 “卖猪仔” 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特点 流向 原因 二战前 二战后 旧大陆→新大陆 集团性、大批量 (欧洲、非洲→美洲)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 增多 亚非拉→北美、西欧、 西亚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 殖民扩张 经济生产发展不平衡,劳动 力供求关系差异 旧社会,晋陕北部一带十年九不收,人们被迫到内蒙古河套一带谋生。因为要过长城关口,所以称“走西口”或“走口外”。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 “下南洋” 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95%以上)。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这种人口的空间流动形式是一种什么现象? 想一想 P9 读图思考题 主要由中部、西部迁往东部沿海的省区和城市,以及工矿区。 始终是迁出地:山西、安徽、四川。 80年早期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以及海南,是以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内地建设为目的。 80年代下半期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但是,这一时期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流向描述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当代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 自发流动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改革开放政策、 地区发展不平衡 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 东部迁往西北和东北 西部迁往东部 乡村向城市 国内人口迁移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增加劳动力; ③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②促进城市化;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