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榷
談遷和國榷
一、國榷這部書
二十五年前,我在北京圖書館讀「明實錄」,抄朝鮮「李朝實錄」,想從這兩部大部頭書里,找出一些有關建州的史料,寫一本建州史。因為清修明史,把它自己祖先這三百年間的歷史都隱沒了,竄改了,歪曲了,為的是好證明清朝的祖先從來沒有臣屬于明朝,沒有受過明朝的封號,進一步強調建州地區從來不屬於明朝的版圖等等政治企圖。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把明人有關建州的真實史料都作了一番安排,辦法多種多樣:一種是毀版,禁止流通;一種是把書中有關地方抽掉,弄成殘廢;一種是把有關文字刪去或改寫。推而廣之,連明朝以前有關女真歷史的著作也連帶遭殃,不是刪節,便是被竄改了。這樣做的結果,從十四世紀到十七世紀中期這一段期間的建州史實,在整個歷史上幾乎成為空白點,我們隊建州的社會發展、生產情況、生產工具、社會組織、風俗習慣、文化生活、部落分佈等不是一無所知,便是知道的很少。這是個歷史問題,應該解決。解決的辦法是努力搜集可能得到的史料,加以組織整理,填補這個人為地空白點,從而充實豐富祖國各組大家庭的可愛歷史。
當時,我從朝鮮「李朝實錄」中抄出有關建州和中朝關係的史料八十本。這些史料大部份是朝鮮侍臣到明朝和建州地區的工作報告,很具體,很可靠,對研究明朝歷史,特別是研究建州歷史有極大幫助。這部書定名為「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隔了二十多年,最近才抽出工夫校補,交給中華書局,正在排印中。
另一個主要史料「明實錄」,讀來讀去,讀出了許多困難。第一是這書沒有印本,只有萬曆以後的各種抄本。私人傳錄,當時被指定抄書的人,怕這書部頭大,有時任意偷懶,少抄或漏抄以至錯抄的地方很多。錯字脫簡,到處都是。更糟的是這書原來就不全,因為崇禎這一朝根本沒有實錄。天啟呢,在清初修明史的時候,因為「天啟實錄」里如實紀載了當時宰相馮銓的醜事,馮銓降清以後,憑藉職權方便,把紀有他丑史的這一部份原本偷走毀滅了,以此,「明實錄」的傳抄本也缺了這部份。補救的辦法是多找一些「明實錄」的傳抄本,用多種本子相互校補。但是這個辦法,在二、三十年前私人研究工作得不到任何方面支持的情況下,是辦不到的。另一個辦法是找一部明末清初人的有關明史的較好著作,這部書就是談遷的「國榷」。
國榷這部書,知道的人很少,因為沒有印本流通,只有傳抄本,有機會看到的人不多。二十五年前的北平,只有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有一部曬印本,很珍貴,不能出借。記得在一九三二或一九三三年我爲了查對一條材料,曾經翻閱過一次,以後便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
想望了二、三十年,如今頭髮都白了,在解放了的祖國,在黨的整理文化遺產的正確方針下,中華書局排印了這部六大厚冊五百萬字的大書,怎能叫人不高興,不感激,不歡欣鼓舞!這部書就我個人的治學經歷來說,也是一個鮮明的今昔對比。
「國榷」一百零四卷,卷首四卷,共一百零八卷。據談遷國榷義例,原稿原來分作百卷,現在的本子海寧張宗祥先生根據蔣氏衍芬草堂抄本和四明盧氏抱經樓藏抄本互相校補后重分的。這書是明朝的編年史,按年按月按日紀載著者認為重大的史事,起元天曆元年至明弘光元年(公元一三二八——一六四五)。卷首四卷分作大統、天儷、元潢、各藩、輿屬、勳爵、恤爵、戚畹、直閣、部院、甲科、朝貢等門,是綜合性的敘述,便於讀者參考的。
原著有崇禎庚午(公元一六三○)新建喻應益序,說「三代而后,……野史之繁,亦未有多于今日者,然見聞或失之疏,體裁或失之偏,紀載或失之略。……鹽官談孺木,乃集海鹽、武進、豐城、太倉、臨朐諸家之書凡百餘種,茍有足述,靡不兼收,勒為一編,名曰『國榷』。」天啟丙寅(公元一六二六)談遷自序,批評了在他以前的幾個明代編年史的作者以後,說:「故予竊感明史而痛之,屢欲振筆,輒自慚怒臂,不敢稱述。間窺諸家編年,于譌陋膚冗者妄有所損益,閱數歲,裒然成帙。」序后又有跋:「此丙寅舊稿,嗣更增定。……續以崇禎、弘光兩朝,而序仍之。終當覆瓿,聊識于后。」由此可見「國榷」初稿完成于公元一六二六年,以後陸續改訂;過了二十年,一六四五年以後,又續加了崇禎、弘光兩朝。據義例所說「國榷」創稿于公元一六二一年,一六四七年被小偷偷走原稿,又發憤重新編寫,一六五三年帶稿子到北京又加修訂,那末,這部書的編纂時間前後已超過三十年了。
黃宗羲撰譚君墓表,說他「好觀古今之治亂,其尤所注心者在明朝之典故。以為史志所憑者實錄耳,實錄見其表,其在里者已不可見。況革除之事,楊文貞(士奇)未免失實;秦陵之盛,焦泌陽(芳)又多丑正;神熹之載筆者皆宦逆奄之舍人;至於思陵十七年之憂勤惕厲,而太史遯荒,皇宬烈焰,國滅而史亦隨滅,普天心痛。於是汰十五朝之實錄,正其是非,訪崇禎十五年之邸報,補其闕文。成書名曰『國榷』。」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說他「留心國史,考證累朝實錄寶訓,博稽諸家撰述,于萬曆后尤詳,號為『國榷』。」由此可見談遷原來編撰「國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河南能源集团网络安全攻防知识培训(分享版)(1).pptx
- 2025年党员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湖南公务员考试真题2024.docx VIP
- mPGES-2作为吸入全身麻醉药物异氟醚作用靶点的应用.pdf VIP
- 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pdf VIP
-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类训练专题13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烟草质量检验竞赛通用知识题库-上(单选、多选题库).docx VIP
- 德育常规工作培训(1).pptx
- OMRON欧姆龙安全产品F3SG-SR PG系列安全光幕 多光束安全传感器F3SG-SR PG 系列 F3SG-□SR□系列安全光幕 用户手册.pdf
- 保险的培训资料1—开拓准客户.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