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记叙录

史記敘錄 四庫全書總目史部正史類一史記提要 ○史部總敘 史之為道,撰述欲其簡,考證則欲其詳。莫簡於《春秋》,莫詳於《左傳》。《魯史》所錄,具載一事之始末,聖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後能定以一字之褒貶。此作史之資考證也。丘明錄以為傳,後人觀其始末,得其是非,而後能知一字之所以褒貶。此讀史之資考證也。苟無事蹟,雖聖人不能作《春秋》。苟不知其事蹟,雖以聖人讀《春秋》,不知所以褒貶。儒者好為大言,動曰舍傳以求經。此其說必不通。其或通者,則必私求諸傳,詐稱舍傳雲爾。司馬光《通鑒》,世稱絕作,不知其先為《長編》,後為《考異》。高似孫《緯略》,載其《與宋敏求書》,稱到洛八年,始了晉、宋、齊、梁、陳、隋六代。唐文字尤多依年月編次為草卷,以四丈為一卷,計不減六七百卷。又稱光作《通鑒》,一事用三四出處纂成,用雜史諸書凡二百二十二家。李燾《巽岩集》,亦稱張新甫見洛陽有《資治通鑒》草稿盈兩屋。(按燾集今已佚,此據馬端臨《文獻通考》述其父廷鸞之言。)今觀其書,如淖方成禍水之語則采及《飛燕外傳》,張彖冰山之語則采及《開元天寶遺事》,並小說亦不遺之。然則古來著錄,於正史之外兼收博采,列目分編,其必有故矣。今總括群書,分十五類。首曰《正史》,大綱也。次曰《編年》,曰《別史》,曰《雜史》,曰《詔令奏議》,曰《傳記》,曰《史鈔》,曰《載記》,皆參考紀傳者也。曰《時令》,曰《地理》,曰《職官》,曰《政書》,曰《目錄》,皆參考諸志者也。曰《史評》,參考論贊者也。舊有《譜牒》一門,然自唐以後,譜學殆絕。玉牒既不頒於外,家乘亦不上於官,徒存虛目,故從刪焉。考私家記載,惟宋、明二代為多。蓋宋、明人皆好議論,議論異則門戶分,門戶分則朋黨立,朋黨立則恩怨結。恩怨既結,得志則排擠於朝廷,不得志則以筆墨相報復。其中是非顛倒,頗亦熒聽。然雖有疑獄,合眾證而質之,必得其情。雖有虛詞,參眾說而核之,亦必得其情。張師棣《南遷錄》之妄,鄰國之事無質也。趙與峕《賓退錄》證以金國官制而知之。《碧雲騢》一書誣謗文彥博、范仲淹諸人,晁公武以為真出梅堯臣,王銍以為出自魏泰,邵博又證其真出堯臣,可謂聚訟。李燾卒參互而辨定之,至今遂無異說。此亦考證欲詳之一驗。然則史部諸書,自鄙倍冗雜,灼然無可採錄外,其有裨於正史者,固均宜擇而存之矣。 ○正史類一 《正史》之名,見於《隋志》。至宋而定著十有七。明刊監版,合宋、遼、金、元四《史》為二十有一。皇上欽定《明史》,又詔增《舊唐書》為二十有三。近蒐羅四庫,薛居正《舊五代史》得裒集成編。欽稟睿裁,與歐陽修書並列,共為二十有四。今並從官本校錄。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所由與稗官野記異也。其他訓釋音義者,如《史記索隱》之類。掇拾遺闕者,如《補後漢書年表》之類。辨正異同者,如《新唐書糾謬》之類。校正字句者,如《兩漢刊誤補遺》之類。若別為編次,尋檢為繁,即各附本書,用資參證。至宋、遼、金、元四《史》譯語,舊皆舛謬,今悉改正,以存其真。其《子部》、《集部》亦均視此。以考校釐訂自《正史》始,謹發其凡於此。 《史記》·一百三十卷(內府刊本) 漢司馬遷撰,褚少孫補。遷事蹟具《漢書》本傳。少孫據張守節《正義》引張晏之說,以為潁川人,元、成間博士。又引《褚顗家傳》,以為梁相褚大弟之孫,宣帝時為博士,寓居沛,事大儒王式,故號先生。二說不同。然宣帝末距成帝初不過十七八年,其相去亦未遠也。案遷《自序》凡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為百三十篇。《漢書》本傳稱其十篇闕,有錄無書。張晏注以為遷歿之後,亡《景帝紀》、《武帝紀》、《禮書》、《樂書》、《兵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劉知幾《史通》則以為十篇未成,有錄而已,駁張晏之說為非。今考《日者》、《龜策》二傳,並有“太史公曰”,又有“褚先生曰”,是為補綴殘稿之明證,當以知幾為是也。然《漢志·春秋家》載《史記》百三十篇,不雲有闕,蓋是時官本已以少孫所續,合為一編。觀其《日者》、《龜策》二傳並有“臣為郎時”云云,是必嘗經奏進,故有是稱。其“褚先生曰”字,殆後人追題,以為別識歟。周密《齊東野語》摘《司馬相如傳贊》中有“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而諷一”之語。又摘《公孫弘傳》中有“平帝元始中詔賜弘子孫爵”語。焦竑《筆乘》摘《賈誼傳》中有“賈嘉最好學,至孝昭時列為九卿”語。皆非遷所及見。王懋竑《白田雜著》亦謂《史記》止紀年而無歲名,今《十二諸侯年表》上列一行載庚申、甲子等字,乃後人所增。則非惟有所散佚,且兼有所竄易。年祀綿邈,今亦不得而考矣。然字句竄亂或不能無,至其全書則仍遷原本。焦竑《筆乘》據《張湯傳贊如淳注》,以為續之者有馮商、孟柳。又據《後漢書·楊經傳》,以為嘗刪遷書為十餘萬言,指今《史記》非本書,則非其實也。其書自晉、唐以來,傳本無大同異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