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料作物病虫害 辽宁职业学院 农学系 刘丽云 大豆食心虫 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受害最重。食性单纯,仅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和苦参。 形态特征 特征描述 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 危害状 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发生规律 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 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 发生条件 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 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 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 防治方法 选用抗虫品种;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 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后及时翻耕; 成虫发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或用倍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菊酯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和幼虫; 保护和利用天敌 其他油料作物害虫 豆荚螟 银纹夜蛾 豆秆黑潜蝇 大豆病毒病 大豆炭疽病 油菜菌核病 油菜白锈病 油菜霜霉病 花生黑斑病 花生褐斑病 向日葵锈病 * * 大豆蚜 白条芫菁 二条叶甲 豆天蛾成、幼虫 大豆卷叶螟成虫、危害状 小菜蛾各虫态 大豆花叶病毒病,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依靠蚜虫传播,主要是大豆蚜。汁液传播。抗病品种主要有铁丰系列 俗称火龙秧子,主要发生在北部大豆 产区,以东北的干旱、沙碱地发生普 遍。除大豆外,还可为害大豆、绿豆 等豆植物和苍耳、繁缕等。 可选用抗病品种;与禾谷类作物轮作 增施肥料,适时灌水。重发生时要加 大土壤温度,造成短期缺氧环境,使 线虫窒息而死;也可使用3%呋喃丹颗 粒剂施入土壤防治。 大豆霜霉病 大豆紫斑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