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第四章药性理论(学生用)答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药性理论 一、药性的含义 三、药性理论的提出 1.疾病 祖国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都是邪气(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引起机体邪正斗争,从而导致阴阳气血偏盛偏衰或脏腑经络功能活动失常的结果。 2. 药物的基本作用 祛邪—祛除病邪,消除病因 扶正—扶弱补虚调整或重建机体的正常机能 3.原理 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是由于各种药物各自具有若干特性和作用,前人将之称为药物的偏性,即是说以药物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出来的偏盛偏衰。其所谓偏性也就是药性,也称性能。 第一节 四 气 一、四气的含义 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试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药物四气的确定 药物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的疾病的寒热性质是相对而言的。故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 ﹡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 ﹡既可用于热证,又可用于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平性,或微寒,或微温。 二、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 三、四气的意义 1.指导临床用药的原则。 不同性质的疾病,选用不同性质的药物,是辨证用药的关键。阳热证选用寒凉,阴寒证选用温热药。 2.恰当选药的依据。 寒与凉、温与热程度上的差别,是临床恰当选药的依据。 病重药轻,难以奏效;病轻药重,易伤正气。 第二节 五 味 一、五味的含义: 三、五味的作用与适应证 四 、气味合参(气味组合) 每一味药均具有气、味,气味共存于一药,综合决定药物的作用。所以必须把四气和五味结合起来,才能准确辨别药物的作用。 每一味药均有一气、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味。因此,气味合参可出现多种多样的复杂情况。气味均含功能的意义,每一气、味各有数种作用,多种多样的气味组合可以决定更加多种多样的药物作用。 气味相同,作用相近 同一类药物大多如此。 气味不同,作用有别 气同味异:如 味同气异:如 病 位 第四节 归 经  一、归经的含义: 归经是说明药物对某脏腑、经络或某种疾病起主要或特殊治疗作用的一种方法.归经主要说明了药物的作用范围,也是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性理论基本内容之一。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二、药物归经的理论基础   归经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  2.六经辨证理论  六经辨证理论是用于外感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3.卫气营血辨证理论   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是对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   此外,药物的味、 臭、 色等,也与归经有关,其多见于一些古本草.  三、归经的意义 3.便于理解、掌握药物。 一般说来,大多数中药往往都有多种功效,作用范围较广。应用归经理论可使复杂多样的药物功用条分缕析,执简驭繁,从而便于理解、记忆、掌握。 四、 归经的应用 第五节 毒 性 一、中药“毒”的含义 二、中药的副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区别 中药的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此外,中药常见一药多效能,如常山既可截疟又可催吐,若用治疟疾,则催吐就是副作用,可见中药副作用是有一定的相对性。 过敏反应也属于不良反应范围,除药物因素外,多与患者体质有关。 中药的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后引起机体损害性反应,往往因用药及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与人的体质因素等也有密切关系。 三、产生中毒的主要原因 四、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五、使用毒药的注意事项 2.辨证论治是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即必须以辨证论治为前提。 总之,必须针对疾病发生部位,有在上、在下、在表、在里的区别,病势上有上逆、下陷的区别,根据药物有升降浮沉的不同特性,恰当选用药物,这也是指导临床用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决定与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 四气五味 入药部位药物质地 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 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由此可见,药物的升降浮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人为控制或转化。 炮 制 配 伍 升浮药 辛、甘、温、热大多属升浮。 沉降药 酸、苦、咸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