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血液自伤口的近心端呈间歇性、喷射状流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危险性大,常因失血过多而出现急性贫血,以致血压下降,呼吸、心跳中枢麻痹,从而引起心跳、呼吸停止。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血液自伤口的远心端呈持续性、缓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介于动脉和静脉之间,血液在创面上呈点状渗出并逐渐融合成片,最后渗满整个伤口,常常能自行凝固,一般没有危险性。 重要的止血点有7个:颞浅动脉止血点、颌外动脉止血点、锁骨下动脉止血点、肱动脉止血点、股动脉止血点、胫前动脉、胫后动脉止血点。 1、头部止血 头部前额、颞部出血,要压迫颞浅动脉。其压迫点在耳屏前方,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颞骨上。 2、面部出血 面部出血应压迫颌外动脉,其压迫点在下颌角前方约1.5cm处,用手指摸到搏动后,将该血管压迫在下颌骨上。 3、上肢出血 肩部和上臂出血可压迫锁骨下动脉。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外缘,用手指将该动脉向后内正对第一肋骨压迫。前臂出血可压迫肱动脉。让患肢外展,用拇指压迫上臂内侧。手指出血可压迫指动脉。压迫点在第一指节近端两侧,用拇、示两指相对夹住。 4、下肢出血 大腿、小腿部出血,可压迫股动脉。压迫点在腹股沟中点处摸到动脉搏动,用手掌或拳向下方的股骨面压迫。足部出血可压迫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用两手的拇指分别按压于内踝与跟骨之间和足背横纹中点。 第三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伤口包扎在急救中应用范围较广,可起到保护创面、固定敷料、支持伤肢、防止感染和止血、镇痛的作用,有利于伤口早期愈合。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轻巧,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血量和疼痛。接触伤口面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以免增加伤口感染的机会。包扎要快且牢靠,松紧度要适宜,打结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包扎一般用绷带和三角巾。绷带包扎应从伤处的远心端到近心端,尽可能使四肢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末梢血液循环的情况,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用黏膏固定。 包扎:绷带和三角巾 包扎的作用:保护伤口,压迫止血,支持伤肢,固定敷料、夹板。 一、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转折形包扎法 4.“8”字形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粗细均匀的部位。包扎时把绷带头斜放,用手压住,将绷带卷绕肢体包扎一圈后,再将带头的一个小角反折过来,然后继续绕圈包扎,后一圈压前一圈,约包扎3-4圈即可。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段和手指等处。包扎时以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将绷带向上斜行缠绕,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2-1/3。 3.转折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包扎时从环形包扎法开始,然后用一个拇指压住绷带,将其上缘反折,后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每圈的转折线应相互平行。 4.“8”字形包扎法 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包扎方法有两种: ①从关节开始,先做环形包扎法,后将绷带斜行缠绕,一圈绕关节的上方,一圈绕下方,两圈在关节凹面交叉,反复进行,逐渐远离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2—1/3。 ②从关节下方开始,先做环形包扎,后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地来回做“8”字形缠绕,逐渐靠拢关节,最后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注意事项: 1、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自左向右,从下到上缠绕。 2、掌握“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和走方行向。 3、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 4、包扎时尽可能使四肢指(趾)端外露。一边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二、三角巾包扎法 用变长为50cm的正方形白布或纱布,将其对角剪开即分成两块大三角巾,小三角巾是大三角巾的一半。应用三角巾进行包扎,使用方便,适用与全身各部位的包扎。 1.大悬臂带: 用于上肢损伤,但锁骨和肱骨骨折不能用。 将大三角巾顶角放在伤肢后,一底角放在健侧肩上,肘关节屈曲90°放在三角巾中央,下底角上折,包住前臂并在颈后与上方底角打结。最后把肘后的顶角折在前面,用别针固定。 2.小悬臂带: 用于锁骨和肱骨骨折。将大三角巾叠成四横指宽的宽带,中央放在伤侧前臂的下1/3处,两端在颈后打结。 一、原因和机制 凡能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心输出量减少的各种因素,都能引起休克。在运动损伤中并发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的疼痛和大量出血,这些致病因素刺激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活动增强,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微血管痉挛,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流量减少,组织血液灌注流量不足,导致休克。 骨折、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睾丸挫伤等,由于剧烈疼痛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或大血管破裂出血、腹部挫伤合并肝脾破裂等;以及心脏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