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验中学高二下期末考

莆田私立实验中学 2013—2014学年高二下语文期末考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⑥ 19.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③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④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A.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字也相同。 B.两个“或”字相同,两个“者”字不同。 C.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字相同。 D.两个“或”字不同,两个“者”字也不同。 20.下列句子中,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始终围绕六国之亡“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层层展开,反复论证,透彻严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B.文章在分析说理的同时,还有一种感情力量和一股气势影响着读者,从从头至尾贯注着对六国责其不争的情绪。 C.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而燕赵灭亡的原因是“惜其用武而不终”。 D.考查全文,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其实,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抓住赂秦来立论,是为针砭现实服务的。 21.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3分) (2)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6分) 22.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调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①;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①寒螀(jiāng):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3分) 答:????????????????????????????????????????????????????????? ? ?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3分)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 23.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纯文学将会变成一个伪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之后,总会引出一些话题。今年的一个话题,是“纯文学大规模撤退”或“纯文学一年不如一年”。 按常理推断,纯文学作家越来越远离那张榜单,意味着他们的图书销量不高,而图书销量不高又意味着读者不多,于是也就有了媒体的惊呼。但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有所谓的纯文学吗?如果有,纯文学读者都到哪里去了?如果纯文学已经出现了问题,纯文学是不是已徒有虚名?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确实存在着一种纯文学观念,90年代以来,这种观念已逐渐被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得七零八落。现如今,虽然还有纯文学这种说法,但或许早已名不符实。也就是说,今天所谓的纯文学早已不再是当年的纯文学了。 再说读者。如果有所谓的纯文学,自然也应该有纯文学读者。而纯文学读者的阅读趣味,往往是在青少年时代开始建立起来的。有人把上个世纪80年代概括为“精神阅读”时期,以此和90年代的“物质阅读”、新世纪以来的“功利阅读”相区别。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上世纪80年代存在着数量不少的纯文学读者。当然,那个时代的儿童文学数量不多,青春文学还没面世,青少年读者自然就只能多去读一些名家名著。在文学名著的世界中待久了,便会形成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 然而,随着“物质阅读”时代的来临,读者的阅读趣味逐渐为另一种文学样式所建构。比如,以前是通俗文学,如今又有了青春文学。青春文学究竟能让青少年读者形成怎样的阅读趣味,如今还缺乏足够的研究,但无论怎样,恐怕都不大可能与纯文学有关。而一旦青春文学的阅读趣味形成之后,读者既读不懂纯文学,也很可能会排斥纯文学。于是,当今的纯文学,首先失去了大量的青少年读者。 青少年读者缺席,

文档评论(0)

zilai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