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石峡记
红石峡记
梁衡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名片,如巴黎之大铁塔,北京之天安门,上海之黄浦江。在榆林则是红石峡。峡在城北三里。正大漠北来,浩浩乎平沙无垠,忽巨峡断野,黄绿两分,奇景突现。? ? 峡之奇有三。一是沙中见河,曰榆溪河。此大漠之地,人常以为黄沙漫漫,旱象连连。殊不见,却有一河无首无尾涌出沙中,绿波映天,穿峡而过。二是山色全红。大漠有峡已自为奇,而石又赤红,每当晨曦晚照之时,两岸峭壁危岩,就团团火焰,接地映天。三是峡中遍布石刻。刀凿斧痕,题刻满山。这是它的迷人之处。? ? 自秦汉以来,榆林即为北疆要塞,红石峡天险其北,镇北台雄视其上,历代征战以此为烈。将军战罢归来,弹剑呼酒,分麾下炙,长烟落日,悲笳声声。于是便削石为纸,振河为墨,银钩铁划,直抒胸臆。个中人物,最知名者有二。一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清朝后期,列强瓜分中国,英、俄染指西北,左于同治五年受命陕甘总督。其时,朝中正起“海防”、“塞防”之争。投降派谓塞外不毛之地,不值经营,更欲放弃新疆,任其存亡。左力排谬说,以陕督之职筹粮备饷,又领钦差之命,提兵西进,一举收复新疆,固我中华万世之基业。其用兵之时更植树千里左公柳,春风直度玉门关。他的老部下刘厚基时任榆绥总兵,就向他为红石峡求字。他即大书“榆溪胜地”。左宗棠在陕甘经营十多年,雄图大略,边情难舍。这四字虽赞榆溪,却更赞西北。观其书法,用笔沉着,结字险劲,雄踞壁上,隐隐肱股之臣,浩浩大将之风。还有一位,是抗日名将马占山。马曾任东北边防军师长,黑河警备司令。1931年率部在黑龙江打响抗日第一枪,后受排挤,移驻西北,一腔热血,报国无门。他1941年来游此地,眼见祖国河山破碎,愤而连刻两石“还我河山”。其字笔捺沉重,深陷石中,说不尽的臣子恨、亡国痛。石峡中这类慷慨激昂文字还有许多,如“巩固山河”、“威震九边”、“力挽狂澜”等,皆横竖如枪戟,点撇响惊雷。? ? 中国之大何处无峡;峡多刻石,何处无字?然红石峡正当中原大漠之分,蒙汉农牧之界。北望牛羊轻牧而白云落地,南眺稻粱初熟又绿浪接天。地老天荒,沉沉一线,地分绥陕,史接秦汉。呜呼,收南北而融古今,唯此一峡。其全长300米,南北走向,东西两岸,一川文字 ,满河经典。除述边关豪情,还有写风光之秀,如“蓬莱仙岛”、“塞北江南”;写地势之险,如“天限南北”、“雄吞边际”;有感念地方官吏的治民之德,如“功在名山”、“恩衍宗嗣”;有表达民族团结之情,如“中外一统”、“蒙汉一家”等等,各种汉、满文字题刻凡200余幅。好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一枚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正是:? ? 赤壁青史,铁铸文章。大漠之魂,中华脊梁。
? ?? ?? ?? ?? ?? ?? ?? ?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9月29日20版)
12.红石峡为什么是榆林的名片?(3分)
【答案】红石峡景色奇特;红石峡地处要塞;红石峡遍布石刻,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首先需要根据第一段理解名片的含义,“名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是标示姓名及其所属组织、公司单位和联系方法的纸片。”
在文中则指“能够彰显榆林自身特色的标志”。因此,本题便可换个方式提问,即“为什么说红石峡是榆林自身特色的标志?”
结合文章第段介绍红石峡的奇特;第段介绍红石峡地处北疆要塞,历史上多次抵御外来入侵,从而表现出国人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第段由红石峡的石刻文字来彰显民族精神即可得出答案。
13.峡中“各种汉满文字题刻凡200余幅”,作者为何详写“榆溪胜地”、“还我河山”来历?(3分)
【答案】“榆溪胜地”写出了左宗棠对榆溪、对西北、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还我河山”写出了马占山面对国土沦丧的激愤、爱国之情。详写这两处能够表现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榆溪胜地”和“还我河山”都出现在文章第段,而第段则重点表现国人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精神。从这点出发作答即可。
14.理解第段划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好一部刻在石壁上的地方志,一枚盖在大漠上的中国印。
【答案】“地方志”表现出红石峡在历史上的变迁;“中国印”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他们共同表现了红石峡石刻的内在精神与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作答此题需要在理解词语自身含义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含义。“地方志”原指能够记载某地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情况的文献,在文中则表现红石峡的历史变迁。“中国印”原指能够表明中国的信物,在文中表现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15.请根据提示部分析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A】每当晨曦晚照之时,两岸峭壁危岩,就团团火焰,接地映天。(修辞手法)
【B】将军战罢归来,弹剑呼酒,分麾下炙,长烟落日,悲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