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问题分析的评价应用研究进展liji.docVIP

干旱问题分析的评价应用研究进展liji.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干旱问题分析的评价应用研究进展liji.doc

沈 阳 农 业 大 学 课 程 论 文 (200-2010学年第 二 学期) 课程名称: 课程论文写作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院: 水 利 学 院 学 号: 指导教师: 干旱问题分析与评价研究进展 摘要:首先阐述干旱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接着阐述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介绍了我国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干旱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其进展总结了遥感技术在干旱监测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干旱 土壤水分 遥感监测 可见光 近红外 远红外 1.1 干旱的概念 指在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由于长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引起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影响正常生物发育而减产失败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大地区,降水稀少,且多西北大风,气温低,湿度小,就易发生冬旱。 干旱主要是在高气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高气压常占据很大的空间,故干旱往往波及广大地区,即所谓“干旱一大片”。季风反常,是造成我国干旱的主要原因。 表征某一地区干旱程度的标准称为干旱的指标。 1.41抗旱措施 (1)开源节流,合理灌溉 (2)选用耐旱品种,抗旱播种 (3)耕作和覆盖保墒抑制农田蒸发 (4)耕云播雨,缓解旱情 避旱措施 (1)改革种植制度,避旱夺丰收 (2)调整播种,躲过干旱 (3)水路不通走旱路 (4)育苗移栽躲过春旱 防旱措施 (1)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2)深耕改土,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3)选育抗旱品种,提高抗旱能力 (4)绿化荒坡隙地,改善生态环境 1 引言 干旱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为防范旱灾而进行的土壤水分监测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常规的监测方法是用土钻取土称重和中子仪法,这些方法不仅测点少,代表性差,无法实现大面积、动态监测,而且费时、费力。遥感技术具有宏观、快速、动态、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能够较为精确地提取一些地表特征参数和热信息,解决了常规方法存在的问题,打开了干旱监测的全新图景。   中国用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方法监测干旱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光学遥感上,即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和热红外遥感。常用的方法有热惯量法和利用可见光和反射红外遥感资料监测干旱和反演土壤水分。 2.1 基于土壤热惯量的方法   热惯量是地物阻止其温度变化的一种特性,在地物温度的变化中,热惯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壤热惯量与土壤的热传导率、比热容等有关,而这些特性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连,因此可以通过推算不同形式的土壤热惯量反演土壤水分。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水分的精度取决于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推算不同形式的热惯量值;二是建立它们与土壤水分含量的关系式反演土壤水分。为了推算不同形式的热惯量值]引入地表综合参量B,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非遥感地表参数,影响了监测的实用性和实时性。在此基础上对P(代表什么特征),B(是否同于前面的B,即地表综合参量)以及地表温差ΔTg的关系进行简化,用遥感资料直接获得了土壤的热惯量值。但因其只考虑了参数间的统计关系而忽略了物理联系(如将潜热通量化简为只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式,而不考虑水汽压,地表阻抗等因素)影响了反演精度。后来,田国良等[12]提出用表观热惯量ATI来代替真实热惯量P。ATI模型简单易求,得到广泛应用。另外,在建立最佳的热惯量与土壤水分关系式方面国内学者也做了不少探讨和研究。如有从数理角度出发建立ATI和土壤水分(W)的统计模型的研究,主要有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形式。刘良明等 [13]分别用上述模型对湖北省进行干旱监测,精度均达到80%以上,其中线性模型的结果较指数模型和对数模型稍差。   以上模型仅仅考虑了土壤水分对热惯量的影响,实际上地表温度变化受地形、土壤质地、土壤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即使地表温度日较差相同其土壤湿度也可能不同。因此引发了从地表温度改变的动力学机制出发,引入辅助因素和热惯量共同推算土壤湿度的研究。在GIS支持下,分别建立不同土壤质地的热惯量模型,结果总平均反演误差比不分土壤质地降低2.1%。同时,陈怀亮引入地形参数F和R来描述风场对地面热通量的影响,结果相对误差率降低了0.4%~5.3% ,且得到在估测30cm以下水分时风场的影响可以忽略的结论。   加入辅助因素的模型完善了传统的热惯量法,提高了水分反演的精度,但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地形单元的划分因研究区域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要求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对风场的研究也因其自身的复杂性造成了F、R等参数定义的模糊性和对实地观测的依赖性;影响了此类热惯量模型的适用性。研究发现土壤热惯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