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儿科学
第五章 脾系病证
第二节 口 疮
病案
王某,男,15个月,2007年1月20日就诊
发热一天
患儿发热伴哭闹不安,不欲进食。今日起流涎,进食后哭闹加重,大便两天未解,小便短黄
查体:T38.8面红,口臭,牙龈下唇舌尖可见多个小溃疡点,周围腥红,舌红苔黄。心肺腹(-)
目的要求
掌握:口疮的概念、诊断、辨证论治。
熟悉口疮的病因病机、外治法
了解口疮口疮的发病特点。其他疗法及预防护理。
重点在于疾病的辨证论治,
而鉴别诊断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概述]
一、定义: 小儿口疮,以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
二、发病情况:
1、季节:口疮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2、年龄:发病年龄以2~4岁为多见。
3、特点:
①满口靡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
②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③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之中。
④预后良好。
⑤体质虚弱,则口疮可反复出现,迁延难愈。
西医属病毒,细菌,螺旋体等感染。
包括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口腔炎,溃疡性口炎。
[病因病机]
小儿口疮的发生,以外感风热、心脾积热、虚火上浮为多见。
其主要病变在心脾胃肾。
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舌本、胃经络齿龈,若感受风热之邪,或心脾积热,或虚火上炎,熏蒸口舌而致口疮。
1.风热乘脾 外感风热之邪,由口鼻侵入,内乘于脾胃。薰灼口舌牙龈,故口腔黏膜破溃,形成口疮。
2.心脾积热 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蕴而生热,或煎炒炙烤,内火偏盛,热积心脾,循经上炎为口疮。
3.虚火上浮 素体气阴两虚,或病后未复,久病久泻,津伤液耗,久而肾阴内亏,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生疮。
病因病机示意图
????????????????????????????????????????????????????????????????????????????????????????????????????????????????????????????????????????????????????????????????????
[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喂养不当,过食炙煿,或有外感发热的病史。
(2)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溃疡点,大小不等,满口糜腐,疼痛流涎,伴发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
(3)血象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
2.鉴别诊断
(1)鹅口疮: 多发生于初生儿或体弱多病婴幼儿。
口腔及舌上满布白屑,周围有红晕,疼痛流涎较轻。
(2)手足口病: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春夏季流行。
除口腔黏膜溃疡之外,伴手、足、臀部皮肤疱疹。
鉴别诊断
鉴别点 口腔溃疡 疱疹性咽峡炎 鹅口疮 手足口病
病因 细菌 柯萨奇病毒 白色念珠菌 柯萨奇病毒
季节 不明显 夏秋 不明显 夏秋
形状 溃疡疱疹 疱疹 白屑 疱疹为主
年龄 2-4 1-3 新生儿婴幼儿 -5
部位 舌口腔 咽腭 舌口腔 口腔手足
口角牙龈
发热 不定 高热 不发热 发热
疼痛 明显 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流涎 常有 明显 不明显 常有
心火上炎,舌边溃疡
虚火上浮,反复溃疡
口糜
口疮
疱疹性口腔炎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以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
口疮有实火与虚火之分,根据起病、溃疡程度,症状分虚实。
起病急,病程短,口腔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或伴发热者,多为实证;
起病缓,病程长,口腔溃烂及疼痛较轻者,多为虚证。
实证者病位多在心脾,虚证者病位多在肝肾。
口疮见于舌上、舌边溃烂者,多属心;
口颊部、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者,多属脾胃。
2.治疗原则 口疮的治疗,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
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配合口腔局部外治疗法。
[辨证论治]
3.证治分类
(1)风热乘脾: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满口糜烂,周围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