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_第二个十年1928-1937_年_6_月).doc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_第二个十年1928-1937_年_6_月).doc

  1.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_第二个十年1928-1937_年_6_月)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 年 6 月) 第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1928 年 1 月,全部由共产党员作家组成的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由蒋光慈、钱杏 主持,同时,刚从日本回国的创造社新成员李初梨、冯乃超、彭康等主持的《文化批判》创刊,同月出版的创造社的另一刊物《创造月刊》第 1 卷第 8 号也显出了“突变”。这些刊物在上海共同倡导“革命文学”,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宣称:“个人主义的文艺老早过去了”,“代替他们而起的”必定是“无产阶级文艺”(注:麦克昂(郭沫若),:《英雄树》《创造月刊》第 1 卷第 8 号),。同年 3 月,倾向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为核心的《新月》月刊创刊,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是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注:徐志摩:《新月的态度》《新月》创刊号),,这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的刊物的出版及理论宣言的公布,标志着现代文学在结束了“第一个十年”之后,经过仅一年的思想的酝酿准备,队伍的重新组合,又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通常称之为“第二个十年”。这个时期显著的特征有三:其一是“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二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三是在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 30 年代的文学创作。 一 30 年代文学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 年),是国民党政权由建立到相对稳定,同时又危机四伏的历史时期,为维持思想统治,国民党政府曾做过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学的种种努力。1929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召开全国宣传会议,提出“三民主义文艺”的口号,并由宣传部出钱,在南京办起中国文艺社,刊行《文艺月刊》;在上海则有《民国日报》的文艺周刊与《觉悟》副刊,以及《絜茜》杂志,公开宣言打倒“革命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建设三民主义的新文学”(注:1930 年 11月 26 日上海《民国日报》),。1930 年 3 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成立,更引起国民党宣传部门的恐慌。于是由潘公展、朱应鹏等召集了王平陵、黄震遐、范争波、傅彦长等发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出版《前锋周报》与《前锋月刊》,在《宣言》里提出要铲除“多型的文艺意识”,而统一于“民族主义”的“中心意识” 上述“运动”虽凭借政权的力量,在各地办有十多个刊物,却始终未形成中心的理论,也未出现比较像样的创作; “民族主义文学”所谓也只有黄震遐诗剧《黄 人之血》、小说《国门之路》这类政治宣传品。这样,就形成了30 年代政治、经济、军事与思想文化的不平衡现象:尽管掌握着政权的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在思想文艺领域却未能形成具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独立力量。在30年代决定着文学的基本面貌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和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运动及其文学。前者一般又称为左翼文学运动。以“左联”为中心,拥有一批发表园地,包括“左联”成立以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和“左联”成立前后的《拓荒者》(蒋光慈主编), 《萌芽》(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月刊(鲁迅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月报》(姚蓬子、周起应主编、《光明》半月刊(洪深、沈起予编辑),等刊物和秘密发行的《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形成一种声势。这一时期的“左联”之外的作家无论在政治上与文艺上都具有不同倾向,本身也处于不断分化中:有的民主主义作家受到“左联”巨大影响和帮助,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同盟军;有的自由主义作家则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国民党(但又不同于专门致力于国民党党治文学的作家),,与无产阶级文学存在着矛盾与斗争。这些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作家没有“左联”那样共同的严密组织,未形成统一的文学运动,也没有像前一时期一样,组成众多的文学社团。他们往往由于文学见解比较一致而出版刊物,编辑丛书,由此集合一批文学好尚相近的作家,共同开展活动。其中著名的刊物有《文学》(傅 东华、王统照主编),、《文学季刊》(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月刊》(巴金、章靳以主编),、《文丛》(巴金、章靳以主编),、《论语》(林语堂等主编),、《骆驼草》(周作人、冯文炳、冯至等编辑),、《文学杂志》(朱光潜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萧乾主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主编),、《现代》(施蛰存等主编),、《新月》(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罗隆基等编辑),。此外,开明书店(叶圣陶、夏丐尊等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吴朗西、巴金等主持),、生活

文档评论(0)

yanpa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