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yk
水稻白叶枯病
Rice Leaf Blight
水稻白叶枯病最早于1884年在日本福冈发现,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水稻产区。在我国,1950年首先发现于南京郊区,后随带病种子的调运,病区不断扩大。目前除新疆外,各省(市、区)均有发生,以华东、华中和华南稻区发生普遍,危害较重。水稻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
症状
由于品种、环境和病菌侵染方式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以下几种类型。
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一般在分蘖期后才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组织交界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有时病斑前端还有鲜嫩的黄绿色断续条状晕斑。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病的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缘坏死,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
急性型:发生在环境条件适宜或感病品种上。病叶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随即迅速失水纵卷青枯,病部也有蜜黄色珠状菌脓。此种症状的出现标志着病害正在急剧发展。
凋萎型:一般不常见,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现失水、青枯,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l~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如折断病株茎基部并用手挤压,有大量黄色菌脓溢出;剥开刚刚青卷的枯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
中脉型:在剑叶下1~3叶中脉表现为淡黄色症状,沿中脉逐渐向上下延伸,并向全株扩展,成为发病中心,这类症状是系统侵染的结果且在抽穗前便枯死。
病原
学名:稻黄单胞杆菌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Ishiyama)Swing, 假单胞菌科黄单胞杆菌属。异名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 (Ishiyama)Dye。
病原形态与生理性状: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大小为1.0~2.0(m×0.8~1.0(m;单鞭毛极生,长6~8(m;不形成芽胞和荚膜,但在菌体表面有一层胶质分泌物。在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缓慢,菌落呈蜜黄色或淡黄色,圆形,边缘整齐,质地均匀,表面隆起,光滑发亮,无荧光,有黏性。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代谢呼吸型。不水解淀粉和明胶;能使石蕊牛乳变红,但不凝固;不还原硝酸盐;产生氮和硫化氢,不产生吲哚;能利用蔗糖、葡萄糖、木糖和乳糖发酵产酸,但不产气。一般不利用无机氮和硝态氮,只能利用部分氨态氮。在含3%葡萄糖或20mg/kg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26~30℃。致死温度在无胶膜保护下为53℃,10min;在有胶膜保护下为57℃,10min。
寄主范围:病菌主要侵染水稻,还可侵染杂草,但杂草上发病不普遍。人工接种时还能侵染雀稗、马唐、狗尾草、芦苇等禾本科杂草。
病原菌生理分化:白叶枯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差异。国内外根据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致病力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生理小种。根据在IR26、Java14、南梗15、Tetep、金刚30等5个鉴别品种上的反应特征,可将我国的菌株分为7个致病型(Ⅰ~ Ⅶ);菲律宾和日本均分成6个生理小种;但用国际水稻所(IRRI)和日本两套鉴别品种时,亚洲9个国家的白叶枯病菌菌株可分成27个小种。
病害循环
越冬: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也能在马唐等多种杂草和茭白及紫云英上越冬;此外,我国海南及东南亚,病田长出的再生稻和落粒自生稻病株,也可成为初侵染源。带菌稻种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老病区则以病稻草为主要侵染源。播种病稻种和用病稻草覆盖催芽均能使秧苗发病。但稻桩、杂草、茭白和紫云英等作为初浸染来源在病害循环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侵入与发病:病菌在根际聚集、活化增殖后,从叶片的水孔和伤口、茎基和根部的伤口以及芽鞘或叶鞘基部的变态气孔侵入。病菌从叶片的水孔侵入到达维管束或直接从叶片伤口进入维管束后,在导管内大量增殖,一般引起典型症状。当环境条件特别适宜,且品种高度感病时则可引起急性型症状。从变态气孔侵入的病菌只停留在附近的细胞间隙内,不能进入维管束,在适宜条件下再被释放于稻体外,然后从伤口或水孔侵入才能到达维管束引起病变。病菌从茎基或根部的伤口侵入后,通过在维管束中增殖再扩展到其他部位,引起系统性侵染,使稻株出现凋萎型症状。有时秧苗虽被感染但不显症,成为带菌秧苗。移栽后,条件适宜时即可成为大田的发病中心。
传播:病菌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遗留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真菌DNA提取试剂盒.doc
- 2012年秋植甜玉米新组合生产试验总结doc.doc
- 爱玉种业资料.doc
- 中龙香粳一号栽培技术.doc
- 植保相关问题.doc
- 潮州二模-生物 Word版含答案.doc
- 水田杂草防治.doc
- 广西田东县.doc
- 4.3.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_20120501073354984.doc
- 2010年广东省审定品种.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常考题》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事件相关电位入门》课件.ppt VIP
- 《儿童骨科疾病诊断》课件.ppt VIP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第3版 吕文栋 教学大纲+教案1--3.doc
- 12SG121-1 施工图结构设计总说明(混凝土结构) .docx VIP
- 一种实验室危化品试剂进出库智能化管控系统及管控方法.pdf VIP
- 专练08:读后续写-2020-2021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期末题型专项训练.docx VIP
-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考核及评分标准.docx
- AI驱动的知识图谱: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ocx VIP
- AI辅助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与效果评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