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笨”人才能做持久的事Microsoft Word 文档.docVIP

推荐阅读 :“笨”人才能做持久的事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阅读 :“笨”人才能做持久的事Microsoft Word 文档

“笨”的人才能做持久的事 一个民间读书会的六年 ■中国教育报报记者 王珺 3月2日一早,福州三中金山校区教师陈蕾拎着亲手烘制的生日蛋糕兴冲冲地来到福建师范大学附中小礼堂,这里,一场特殊的生日会——福州“1+1读书俱乐部”六周年纪念活动正在举行。为什么选择六年这个节点来纪念?“1+1读书俱乐部”创办者、“生命化教育”倡导人张文质不无幽默地解释说:“原因很简单,五周年时我们忘了这档事,等到十周年,时间又太久了,就选六周年吧,算是一个分享与自我鼓励的仪式。” 怡情与随性、分享与鼓励从一开始就成为这个“低调开张、高调坚持”的读书会的基调。六年来,读书不断,活动不断,人员的流动也不断。有人走了,就走了,有人走了,又回来,有的人后来来了,一直还没走。 因为相信无论参与多久总会有些收获,所以这个读书会正如创办者所希望的,在“书目自订、经费自理、自主参与”的“自助”原则下一路坚持下来。 六年,在人的一生中也许算不上太长,但对于一个自发组织、自觉坚持的民间读书会来说,可谓“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其间的冷暖甘苦,其间的挣扎守候,其间的付出回报,只有亲历过、坚持过的人才品得出个中滋味。 读书所给予的勇气 “因为读书和组织读书,你看起来完全不同于一般的中学教师。”这是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院程光泉教授对福建师大附中教师李华的印象。而在张文质看来,这是读书之后的必然结果——“因为阅读的引领,教师自然而然由单一的现实中人,逐步汲取‘理想中人’的气质和内涵。” 张文质在为本报撰写的《读书:改变你精神世界的分子结构》一文中详述了“1+1读书俱乐部”的“前世”:2007年1月23日晚,在生命化教育群组每周一次的网络在线讨论过程中,福建师大附中的李华老师建议在福州成立一个“自助式”的读书俱乐部,我当即在博客上作出呼应。经商议决定把俱乐部命名为“1+1读书俱乐部”,意为每个人建一个教育博客,每个月读一本书,每个月开展一次“1+1”的读书活动(第一次为领书、导读,第二次为专题讨论),通过读书影响一个朋友、一个孩子、一个家庭、一个班级、一所学校…… 2007年2月10日上午,“1+1读书俱乐部”在福建师大附中图书馆正式开班,张文质和福建师大文学院的余岱宗博士为来自福州的20余位中小学教师导读了美国著名教师培训专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3月2日晚7:30开始了对这本书的在线讨论,参与者除了俱乐部成员,还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他们自发地坐在电脑前,热烈、深入地讨论该书读后的感想及困惑,据统计,当晚发言的达700多人次,点击数超过3000次。又过了两周,俱乐部成员聚首格致中学鼓山校区,畅谈读这本书的体会和感受。随后,是博客上不断上传的读书笔记。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教育类的书籍比较“难”读,而专家的导读和“读友”们的互相鼓励、互相督促,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艰涩,增加了趣味。 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杨继红称自己从一开始的怕完不成读书任务、怕看不懂所指定书目、怕被“开除”,到现在的心态年轻、慈悲为怀、看轻功名,“读书使我转向自我、转向内心”。她甚至慨叹:“如果这种读书经历能提前二三十年,我的生活和工作一定会更美好!”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几乎每次月谈会都会下雨。大家笑着将其归罪于李华博客的名字:“谁让你叫‘风雨中的美丽’呢?” 32本书,650多篇读书笔记,26次月谈会,21次在线讨论,这些数字搭上每一次聚会所经历的风雨,搭上来自各地之专家学者的精彩导读(由于经费自理,所以专家均为义务讲座),搭上因书结缘的美丽邂逅(俱乐部中一对年轻人于月谈会相识,并在西湖月夜下的水心桥见证爱情)……写就了这个以教师为主体的民间读书会的“今生”。 “福州1+1读书俱乐部的六年里有我的三年,时光日历里的故事很多,美好的回忆很多——读了一些书,写了一些读书笔记,认识了一些名师,带动了几位同事。”这是女教师陈蕾参加“1+1”之后的“时间简史”。每个读书会成员的日历上,都和她一样,留有读书的痕迹。 因为陡峭,所以高贵 不特别邀请谁,也不勉强什么人参加,张文质希望这个读书会完全是自愿者的集合。组织的“松散”使人舒适,但如此缺乏组织结构的团体何以坚持?“活动的召集人十分重要,一定得是个一条路走到黑的铁杆分子,不管情况千变万化,他都只做一件事。‘笨’的人才能做持久的事。”张文质说。 李华就是这个“一条路走到黑的铁杆”。 当了20多年政治教师,现为学校教研室主任的李华,理想是穷尽一生才智去“缔造一片晴朗,让纯洁的心跳跃在无云的天空”,始终自信、沉着、冷静、乐观地把每个学生都看成一个新的世界。她说:“自2005年12月让自己的灵魂在成长博客‘诗意地栖居’,年逾不惑的我的成长堪称飞跃。” 她在一篇博文中写道:“读书是很个性化的行为,读什么、

文档评论(0)

ipufl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