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绪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护理措施;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措施。 【熟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了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要点。 概 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又称“脑膜炎奈瑟菌病”,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主要表现是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及皮肤粘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的损害(脑膜脑炎),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经空气传播,冬春季多发,儿童发病率 病 原 学 Gˉ,肾形或豆形,多糖荚膜 我国目前流行的菌群以A群为主 病 原 学 本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 ,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仅存在于人体 ,可由病人鼻咽部、血液、皮肤瘀点或脑脊液中检出,为专性需氧菌 对寒、热、干燥和常用消毒剂均很敏感,温度<32℃或>41℃均易死亡 发病机制 病原侵入人体 鼻咽部繁殖 血循环 败血症 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细菌被消灭 无症状带菌者,轻微上感 菌血症(出血点型) 迁徙型病灶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发病机制 内毒素 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栓塞(皮肤黏膜淤点) 全身小血管痉挛,炎性介质释放,严重微循环障碍(休克) 脑血管微循环障碍,导致脑水肿、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脑膜脑炎型) 胶原暴露,内外凝血系统被激活(DIC) 传染源 ☆人是唯一传染源,以带菌者为主,直接由患者传播少 ☆在潜伏期末期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 ☆病原菌存在于鼻咽分泌物中 ☆隐性感染率高,流行期间人群带菌率可达50%以上 传播途径 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 ☆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新生儿有来自母体杀菌抗体故发病少见 ☆人感染后可对本群病原菌产生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以冬春季为多,3~4月份为发病高峰 ☆呈周期性流行,3~5年一次小流行,7~10年一次大流行 ☆普遍性预防接种,可打破其流行周期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3天 临床分型 普通型 暴发型 轻型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2~3天 普通型 ☆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无症状,部分低热、鼻塞、咽痛等上感症状,1-2天。 ☆败血症期 ○感染中毒症状:寒战、高热、头痛和呕吐、肌肉酸痛,神志淡漠 ○皮疹:80%患者数小时出现皮肤粘膜瘀点或瘀斑、重者可形成坏死或大泡。部位多见于咽部、四肢和躯干、呈不对称分布、大小形态不一。1-2天 皮肤淤斑 皮肤淤斑及坏死 ☆脑膜炎期(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 ○发热、感染中毒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颅高压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脑膜刺激症:颈项强直、Brudzinski(布鲁津斯基)征和Kernig(凯尔尼格)征(+) ◎脑炎症状:谵妄、抽搐、神志障碍多于2~5天内进入恢复期 Kernig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Brudzinski征检查方法示意图 ☆恢复期 ○体温下降 ○瘀点瘀斑消失、溃烂结痂愈合 ○神经系统检查恢复正常 1-3w内痊愈 暴发型 ☆多见于儿童 ☆起病急骤、病情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于24小时内死亡 ☆分型 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1、休克型 ◎严重毒血症 寒战、高热、 大片坏死性紫癜; ◎顽固性休克 发绀、四肢冷、血压下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脑膜刺激征缺如 临床表现 脑膜脑炎型 主要表现为脑膜脑实质损害,严重颅内高压 为突出症状。严重者发生脑疝,中枢性呼衰。体检有脑膜刺激征、巴宾斯基征阳性 混合型 以上二型临床表现同时或先后出现,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最高 临床表现 三、轻型 多见于流行后期,病变轻微,轻微上感症状,皮肤少量出血点及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变化不明显,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象 WBC ,N ,并发DIC时血小板减少 脑脊液检查 早期仅压力升高,有脑膜炎表现时,压力随病情发展明显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数 ,蛋白含量 ,糖及氯化物减少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 ☆涂片 ○在瘀点处刺破、挤出少量组织液做涂片 ○取脑脊液离心沉淀后做涂片染色 ☆细菌培养:血或脑脊液培养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多发,婴幼儿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