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成中医临床应用处方集论述.doc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晃成中醫臨床處方集 編輯作者 晃成藥局 林世峯 藥師 傷寒論之湯方辨証: 桂枝湯證:發熱惡風,頭痛汗出,鼻鳴,幹嘔,苔薄白,脈浮緩。 葛根湯證:發熱惡寒,頭項無汗,身痛,項背強几,下利嘔逆,苔薄白,脈浮緊。 麻黃湯證:發重惡風,頭痛無汗,而喘,身疼腰痛,骨節疼痛,苔薄白,脈浮緊。 麻杏甘石:身熱咳嗽,汗出-煩渴-喘,胸悶胸痛,咯黃痰,舌紅苔黃,脈數。 白虎湯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咽燥口苦,腹滿身重,脈滑數。 本方有顯著的解熱作用(辛涼重劑),清法之代表方,主治在陽明胃腸病。 本方善清“肺、胃”之熱,止陽明-氣分-內盛之熱。 清熱力強,以大熱、大汗出,大煩渴,大脈洪為證治診斷要點。 本方加人參,名曰“白虎加人參湯”《傷寒論》,清熱、益氣、生津。 治白虎湯證,兼見煩渴不止,汗多而脈浮大無力,氣津兩傷者。 大承氣湯證:潮熱譫語,煩不解,手足汗出,腹滿痛,繞臍痛,不大便,脈遲有力。 小柴胡湯證: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舌苔白,脈弦細。 白頭翁湯證:主症是下利,欲飲水。 炙甘草湯證:主症是心下結,心動悸。 半夏瀉心湯證:主症是心下痞,嘔而腸鳴。 兒童感冒治療: 概述:感冒俗稱傷風,外邪所致,小兒常見疾病,以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打噴嚏、咳嗽等為主要症狀(見于西醫上呼吸道感染)。 辨証:應首辨寒熱,再辨兼挾証。 寒證:風寒之邪,衛陽受遏,証見惡寒重、無汗、不渴、咽不紅。 熱證:風熱之邪,客于肺衛,証見發熱重、有汗、口渴、咽紅痛。 挾濕:挾濕之邪,暑客衛表,濕困中焦,証見高熱無汗、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慾不振、或嘔吐腹瀉。 挾痰:見多喉鳴,咳嗽劇。 挾滯:見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嘔吐酸腐.口氣穢濁.大便酸臭.或腹痛腹瀉.或大便秘結。 挾驚:見驚惕啼叫,睡臥不寧,咬牙齒,甚則驚厥。 治則:以解表為主,兼治挾證。 根據寒熱辨証:治療有辛涼、辛溫之別,或兩者並用。 根據挾證辨証:兼挾痰者佐以宣肺化痰;挾食滯者佐以消食導滯;挾驚者佐以安神鎮驚或平肝熄風。 風寒感冒: 【証見】發熱惡寒,無汗,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喉癢,口不渴,咽不紅, 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 【方藥】主方葛根湯或荊防敗毒散。 【加減】 表寒重者,加麻黃0.3克。 頭痛甚者,加白芷0.3克。 咳嗽劇者,加杏仁0.3克。 風熱感冒: 【証見】發熱重,惡風,有汗或少汗,頭痛,鼻塞,流濃涕,口干而渴。舌質紅, 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 【方藥】主方銀翹散。 【加減】 高熱者,加生三黃石膏湯1~2克,黃芩0.3克。 頭痛甚者,加桑葉0.3克、鉤藤0.3克。 咽喉腫痛者,加馬勃0.3克、玄參0.3克。 暑邪感冒: 【証見】高熱無汗,頭痛,身重困倦,胸悶泛惡,食慾不振,或嘔吐、腹瀉,或鼻塞、 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膩,質紅,脈數。 【治法】清暑解表。 【方藥】主方新加香薷飲或藿香正氣散。 兒童汗證治療: 基本方:玉屏風散+桂枝湯+歸脾湯(或生脈散)。 概述: 兒童汗証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種病証,是指小兒在安靜狀態下,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汗出較多,或大汗淋漓的一種證候。 小兒汗證,臨床表現以小兒在靜坐或靜臥時,全身或頭部、頸項、手足心有汗自出。睡中汗出,醒時汗止者稱盜汗,盜汗多為陰虛。 無故汗出者稱自汗,自汗多為氣虛表虛。 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為脾胃積熱。 脫汗多為陽虛。 汗證為小兒時期常見病症,主要分為盜汗、自汗。 本病的辨証應首辨自汗與盜汗,繼則辨証之寒熱虛實。 睡中汗出,醒時汗止者稱盜汗;不分寤寐,無故汗出者稱自汗。 盜汗多為陰虛;自汗多為氣虛、表虛;脫汗多為陽虛;汗自出而有口臭便秘者,多為脾胃積熱,其証屬實。 本病的治療總原則︰「陽虛」治宜「實表補陽」,「陰虛」治宜「清火滋陰」。 汗證是指在安靜狀態下,全身或局部汗出過多,甚至大汗淋漓。中醫將白天無故汗出者稱“自汗”;夜間睡眠出汗,醒後汗自止的稱為“盜汗。無論自汗或盜汗,多與體質虛弱有關,治療宜益氣養陰。 表虛不固: 表虛不固,衛外失護,則營陰外泄,而汗自出。 表虛不固,常以「氣虛出汗」,以「自汗為主」。 臨床表現為面色蒼白,動則汗出,體虛易感冒,舌淡苔白。治宜「益氣斂汗」。 【證見】 自汗為主,伴有盜汗,以頭、頸、肩、背尤為明顯,動則益甚,神倦乏力,面色少華,肢端欠溫,易患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 【治法】益氣固表。 【方藥】主方玉屏風散合牡蠣散加減。 【常用藥】 重用黃芪益氣固表,白朮健脾益氣,防風走表禦風調節開合,牡蠣斂陰止汗,浮小麥養心斂汗,麻黃根收澀止汗。 脾胃虛弱,納呆便溏者加山藥、炒扁豆、砂仁健脾助運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