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IS监测与平衡麻醉 复合麻醉与麻醉学发展 新型药物的不断出现推动了麻醉学的持续发展; 复合麻醉技术是麻醉学发展的标志致一,所带来的麻醉管理新问题,引发我们对全麻机制、麻醉本质、麻醉成分等理论的再认识,其中麻醉深度的判断及监测成为这些研究这些问题的关键; BIS的出现对理解和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定帮助,但并不完善,“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复合麻醉 单一药物发展到复合用药 单一技术发展到联合技术 多模式: 静脉复合 静吸复合 吸入复合 全麻与阻滞的联合 复合麻醉的意义 积极的方面:麻醉的可控性更强,效果更完善,安全性更高,管理更容易; 另一方面:麻醉管理变得既“过于简单”而实际又更加复杂,使单一的监测指标有时变得意义很小甚至毫无意义; 麻醉基本理论(麻醉本质、麻醉成分、麻醉深度)的再学习,再提高。 麻醉定义与麻醉深度 1846年Oliver Wendell Holmes 首先创用麻醉一词描述一种能施行外科手术的新现象,这种现象是病人对外科手术创伤不能感知的状态(the state in which a patient is insensible to the trauma of surgery ) 1847年Plomley首先提出了麻醉深度的概念,将麻醉深度分为三期:陶醉、兴奋(有或无意识)和较深的麻醉 麻醉学发展---伴随着药物的出现 现代麻醉学开端 1846 Morton (1842 Long 乙醚) 1847 Snow《乙醚吸入麻醉》提出麻醉分期,将乙醚麻醉分为五级 乙醚麻醉分期 Guedel (1937):称之为经典麻醉分期,它奠定了麻醉深度和麻醉成分理论的基础,对麻醉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乙醚麻醉分期是以横纹肌张力为主的体征,包括躯体肌肉张力、呼吸型式和眼征,分为四期: 一期:痛觉消失期(镇痛期) 二期:谵妄兴奋期 三期:外科手术期,由浅至深又分为四级 四期:延髓麻醉期 外科麻醉期---三期(1-4级) 由兴奋转为安静,在大脑皮质功能抑制的基础上,皮质下中枢(间脑、中脑、脑桥)自上而下逐渐受到抑制,脊髓则由下而上被抑制; 呼吸转位规则开始,至接近停止为止; 脉搏、血压平稳 反射活动减弱 肌肉松弛 三期二级 眼球固定为本级开始的标志; 在眼睑反射、吞咽及呕吐反射消失(中脑、脑桥及延脑的呼吸中枢抑制)的基础上,腹膜反射消失(脊髓抑制上升至腰段); 呼吸血压正常(延脑生命中枢尚未受到影响); 肌肉松弛,可进行大多外科手术。 现代麻醉的四要素 全麻四要素 1)意识消失 2)良好(足够)的镇痛 3)肌肉松弛 4)过度反应的抑制 乙醚与麻醉成分 感觉阻滞---镇痛:麻醉的首要目的 意识的抑制---意识不存在 运动神经阻滞---肌松 自主神经反射的抑制 “如果乙醚去掉了不良作用,应该是最理想的麻醉药”。为什么?因为:一种麻醉药的吸入就可满足全身麻醉的所有要素,且有典型的分期分级征象,无需任何仪器监测,就可知道麻醉处在何种深度,根据手术的需要任意调控。 全麻的本质---意识 Prys-Roberts(1987)将麻醉要素分为两部分: 意识的消失为麻醉的本质部分,使病人对手术刺激无感知,手术后对疼痛无回忆; 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为麻醉的辅助部分,包括:疼痛的控制、肌肉的松弛、自主反应的抑制,可以通过不同的药物有针对性地分别达到; 奠定了复合麻醉的理论基础。 麻醉性镇痛药 1803年 Serturrer 从阿片中分离出吗啡 麻醉学发展---肌松药的出现(里程碑) 肌松药(1935年King 从植物中分离出箭毒,1942年用于临床) 改善了麻醉效果,避免了深麻醉,使麻醉变得“更容易、更可控”; 成为现代复合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 肌松药带来的问题 肌张力和肌肉运动是判断乙醚麻醉分期分级的重要指标,肌松药的出现失去了判断麻醉深度很有价值的两项体征: 1)肌肉张力 2)呼吸(频率和容量) 乙醚麻醉分期的临床实用价值明显降低甚至已经不存在; 使麻醉深度的判断成为复合麻醉的难题。 临床麻醉关注问题的变化 1945年Lancet杂志的论述讨论了肌松药带来的新问题。之后文献中就陆续出现了术中知晓(awareness)的报道; 麻醉的危险在此以前的100年间害怕过深,而以后就变得担心太浅; 探讨新的监测技术能可靠的知道手术中病人的意识状态,保证全麻中无知晓。 MAC与吸入麻醉 现代麻醉是以吸入麻醉开始的,MAC的出现较好的解决了吸入麻醉的监测问题。 Prys-Roberts独特见解(1987) 疼痛是清醒状态下对伤害性刺激的感觉,而麻醉是一种药物诱导的无意识状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