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江750的前世今生
长江750的前世今生
长江750的前世今生
笫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军装备了数以万计的军用摩托车宝马R71。
在二战中,前苏联也仿制了德国的这种宝马R71型三轮摩托,被叫作M72型三轮摩托,并大量列装部队用于作战。
战后,M 7 2的技术被转让给苏联的盟友,中国也获得了此项技术。在1957年12月,中国以M-72为技术基础,成功研制出军用型长江750,为中国摩托车历史写下新的一页。在军用的长江750身上,我们可以找到7.62毫米机关枪或PF98式12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是一台作战效能相当不俗「火力突击流动平台」。
如果你以为长江750是“启发”自宝马 1940 - 1944的R75的话,并不准确。当年应该是前苏联模仿德国的宝马摩托车,然后再到轮到中国“模仿”前苏联的三轮摩托车制品。以宝马R75 为蓝本的三轮摩托车,「启发」出前苏联的M72和中国的长江750三轮摩托车,继承的制造产品横跨超过半个世纪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
长江750
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长江750军用摩托车,M72以及长江750等摩托车作为宝马R71的继承者持续生产了半个世纪以上.直至今日我军各部队,仍然列装有不少长江750三轮摩托车,这种摩托车车型小,耐用,机动性能也不错。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仍在生产这种摩托车的活化石。粗犷的线条、对置双缸、水滴形油箱、横置弹簧坐垫、平直的车把、独特的发动机排气声浪,它的古典造型吸引着一批忠实的国内外爱好者。长江750在欧美市场上叫“Black Star”,是怀旧玩家的宠物。
长江750忠实地保留了宝马R71的几乎全部特征。在中国,三轮摩托车的最大出路,除了是公安机关外,竟然是外国的怀旧玩家。西方市场或日本市场,对长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长江750的售价是在一百万日元以上。在欧洲市场,长江750重新注册品牌,并命名为Black Star黑星。
很多因商务驻华的法国人,在回国时都会买一台长江750。虽然长江750的构造设计和驾驶感觉,和现代摩托车并不相似,但这种粗糙生硬的驾驶感觉,正是人们欣赏的重要心理因素。四个前进档的长江750原来还有一个到档,不像本田那样用电池而是直接用引擎推动,所以倒档的速度可以高达16km/h!难怪深受各发达国家的玩家爱戴
“没人知道黑星,但是大家一说挎子,或者说长江750,都明白是什么。”靠倒腾钢材发财的祝易默有一辆跟托马斯#8226;莫尔一模一样的老摩托,也标注着1964年的准生证,可祝易默只花费了7000元人民币,那是他2003年送给自己的40岁生日礼物。他坐在军绿色车斗内说:“我是看了冯小刚《大腕》 里葛优开的那辆黑车,才注意到北京能开挎子。以前只注意到使馆区有一群外国人开,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北京是全球唯一不禁止挎斗摩托的城市,补点钱办手续就 能开。要知道,搁30年前,只有正牌军队通信兵才能开长江750,况且长江750就是‘二战’时德军的宝马军用摩托,就是《虎口脱险》里扔南瓜那场戏挨砸 的那种。”祝易默几乎是国内最典型的长江750车主,对于自己胯下的长江750除了时尚性迷恋,更对其“二战”时期宝马的影子念念不忘。而在欧洲市场卖出 的3000多辆黑星摩托,也被赋予类似的经典主义色彩。可在1986年之后的10余年内,长江750却又始终是濒临淘汰的产品,到最后连公安局、检察院都不买了,以废旧金属方式处理为库存零件是现实中很多长江750灰色的结局。
长江的历史
第一台长江750基本是手工打造的
“那是一段融入青春豪迈与激情的记忆,以至于我现在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对于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的记忆仍是那样鲜活。”。
第一辆摩托车有“德国血统”
一切还要追溯到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军民两用摩托车是国家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轻工业产品。当时军委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 从苏联购买的3000辆摩托,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把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7家所属单位。
1957年3月,中央有关单位将生产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的任务正式下达给了江西的洪都机械厂。
当年亲历造摩托的李学谦,后来当上了洪都机械厂党委副书记和洪都机械厂技术学校校长,他曾回忆道:“我们那时候只知道仿制的是苏联乌拉尔M72,没有图纸,就是从部里面送来了实物样车,当时算是政治任务。大家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一个摩托车研制车间,代号50。此前我们厂只造飞机,并没有摩托制造经验,所以厂里从不同岗位上临时抽调来技术骨干,主要都是钳工、车工和焊工,生产设备就是5台普通机床。”“包括我本人在内,绝大多数人对摩托车的了解都是一片空白,搞新中国第一辆摩托车生产,我们采取的方法是边学边干。”李老告诉记者,1957年5月初,只有苏式M-72型三轮摩托车样车到达洪都机械厂,没有任何的图纸和相关资料。最初仿制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