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解答.pptx

_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解答.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 目标导向:能够判读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布图,判断所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分析其成因。 -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3.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三、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温馨提示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虑,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 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异常。干旱的气候使许多自然要 素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生态问题的成因分析方法 分析某生态问题成因时,一般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1.自然原因: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②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③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④植被状况(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⑤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和沉积状况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分析原因时并不需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二、荒漠化成因分析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土壤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1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1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答案:(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1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1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考法分析: 以我国区域等高线、河流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沙丘的形成与发展趋势,突出了图文信息的获取、解读与论证、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 推理分析:? 1.信息提取 (1)题干信息:“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说明此处沙丘的沙源与流水沉积有关;“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说明具备了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说明河流含沙量大,带来大量泥沙,且流量季节变化大,具有明显的洪水期和枯水期。 -1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迁移应用 运用荒漠化成因分析。第(1)题,M处为沙丘群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