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法的历史(本科)课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法的起源 1、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 战国时期魏相李悝制定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公元前18世纪的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 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 摩西十诫 1、除了耶和华之外,以色列人不可再有别的神; 2、不许雕刻和崇拜任何偶像。 3、不许妄称耶和华的尊名。 4、当守安息日(礼拜六) 5、当孝敬父母。 6、不可杀人 7、不可奸淫 8、不可偷窃 9、不可做伪证诬陷他人 10、不可贪图他人的一切。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释义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 1、奴隶制的法律制度 2、封建制的法律制度 3、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 4、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与国家起源》一文最早对以阶级的观点对人类社会历史类型进行了划分 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 (一)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根源 1、从地理环境 农耕文明与海上文明 静态文化与动态文化 重祖宗与重神灵 重血缘与重契约 圈子意识与博爱思想 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司马迁 2、思维结构与方式 阴阳,指事物相反的性质,代表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某种事物被定义为阳,某种事物就被定义为阴,某种事物的一部分被定义为阳,另一部分就被定义为阴。凡大小、高下、水火、冷热、多少、男女等一切相反者都可定义为阴阳。阴阳哲学体现一种和谐,中庸、辩证的思想。讲究阴阳相济形成,也就是两主体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相济相成的。 第一,整体结构封闭,呈静态稳定状。两元素左右上下和谐对称,错落有致; 第二,两元素分裂不明显,界限模糊,可谓两极世界中此中有彼,彼中有此; 第三,两元素互相依存,彼此共生,功能互补。 阴阳的思维模式后来又发展成“天人合一”、“我物一体”、“心物一体”、“知行合一”、“阴阳互补”、“中庸和合”等思维方式或思想。总之这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合”。 因果思维模式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结构开放; 第二,两元素彼此外在,相互独立,“因”不依赖“果”而存在,“果”也不依赖“因”而存在; 第三,“因”可推“果”,“果”可究“因”,因而它们的关系具有历时单向性。 因果思维模式: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古希腊时,巴门尼德区分真理与俗见,赫拉克利特把世界区分为原子和虚空,柏拉图区分理性世界与现实感观世界。他们都强调存在论上有真实虚假之分。 柏拉图说,先有床的理念才有具体的床,后来亚里斯多德在区分:床有质料部分和形式部分。这种二分的思维,就是将事物一分为二。如事物可分为A和非A,A之中再分A1、A2。非A也可以在分下去。这是整个分类学的基础,也是逻辑的起点。因A和非A,形成了矛盾律,其间并无另一物,两者为相互排斥的穷尽关系,则是“排中律”。依此二分之法,就有了主体与客体、理性和感性、本质和现象、一般和个别等。主体又可分为心灵和身体,客体又可分实体和属性。 等等。便形成了逻辑学。 思维方式在社会领域的体现 (1)阴阳生伦理,因果生宗教。 阴阳的思维是系统论的思维,因果的思维是本体论的思维。 阴阳思维下生长了祖宗崇拜,因果思维下产生了上帝崇拜。 韩非子五蠹篇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能胜禽兽蛇虫。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乐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苽、蚌蛤(音革),腥臊恶臭而伤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木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燧人氏。” 中国人重视生(好生惧死),西方人重视死(生死从容) 中国古人祭奠死者的时候,不是劝人“往生极乐”,而是召唤死者“魂兮归来”。 (在楚辞中有这样的描述:《招魂》《大招》) 东方产生了伦理法或情理法;西方产生了宗教法、教会法。 (2)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与医学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为理论框架构建起来的。《黄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其立场是“重结构、轻元素”。中医没有细菌理论,但讲究寒热、虚实,中医不把导致疾病的原因归结为某种病原体,而是将其看作身体机能关系的失衡的结果。 以阴阳关系为指南,中医认为机能亢进等热症为阳盛,机能衰退等寒症为阴盛。“阳盛则身热,腠(肌肤上的纹理)理闭,……汗不出而热,…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