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docVIP

28.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2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记承天寺夜游》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3.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要点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研读课文, 交流展示 1. 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明确:①“元丰六年……相与步于中庭” ——叙述 ②“……盖竹柏影也” ——描写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议论 叙述部分告诉我们: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点: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张怀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 2.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袋。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3. 作者所描写的夜景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你有何感受? 明确:描写夜景之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优美的月景。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宁静悠闲、清丽淡雅…… 此句写景仅用18个字,却创造出生动的意境,可细加品味。 “庭下如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来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不仅出奇制胜,而且更显空灵。“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一个空灵、皎洁、恬静的月夜之中。 背诵文章。 齐读文本 [来源:Zxxk.Com]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温故知新 [来源:学#科#网Z#X#X#K] 培养朗读的习惯,感知、理解文本 合作探究 1.夜游期间,作者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先找关键词句,再体会作者心情) 明确: 此题较难,可对学生搜索关键词进行引导。 欣然起行(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寻(有急切访友之情)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 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 2.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明确:月光虽非夜之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作者借“何夜”“何处”一句点明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真谛。这也正是作者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闲人”并非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你认为“闲人”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具有闲情逸致,兴趣高雅之人,也包含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壮志难酬,一贬再贬,可见他的无奈与悲凉,他何尝要做一个闲人呢?赏月只不过是他借月抒情,自我排遣罢了。 所以“闲人”既带有寄情山水的闲静恬适,又带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情。 3.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根据3、4题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本文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对自己身处被贬境地的牢骚不平,还有自我排遣的达观。 学生齐读课文,分步品味课文 明确分析的方向 [来源:学科网ZXXK]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问题研讨: 通过填写句子,理解文中作者形象 那是一个 夜晚 那是一种 美景 那是一个 灵魂 学生填写,把学生填写的内容整理成一首诗(可根据学生填写的情况进行改动)。 月光下 那是一个劫后余生的夜晚 那也是走出了喧嚣和纷扰的夜晚 那是一个孤单寂寞的夜晚 那也是心灵自由的夜晚 那是一个平凡平淡而又注定要录入历史的夜晚 那是光与影合奏的美景 那是动与静和谐的美景 那是明与暗交错的美景 那也是人与自然默契交融的美景 那一缕来自宇宙深处的月光啊 溶溶地就洗净了所有沐浴她的心灵 月光下,我们看到: 一颗跋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