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学总论 济宁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 张丽 E-mail:153404166@ 中药就在我们身边…… 概述 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应用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的药物。 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加工品。 古代相沿把中药称为“本草”。 中药学,古称“本草学”,就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概述---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二、中药的炮制: 目的、方法 三、中药的性能: 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四、中药的用法 配伍 用药禁忌 用药剂量与用法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 干燥: 晒干、阴干、烘干、石灰干燥 贮藏: 干燥、低温、避光、密封、吸潮养护、化学药剂养护等方法。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又称炮炙,是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之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的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物的特殊处理。 三、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指药物本身各自具有的与治疗作用有关的若干特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其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前人亦称“偏性”。 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平) 寒凉,程度不同,凉〈寒〈大寒。 温热,程度不同,温〈热〈大热。 —属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用于阳证、热证(黄芩、黄连) —属阳—温阳散寒、助阳通脉 用于阴证、寒证(附子、干姜)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平性药,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寒、热证皆可应用,但也有偏凉、偏热倾向,故仍称“四气”。 1.升降浮沉与药物气味质地轻重的关系: 温热、辛、甘——多升浮; 寒凉、酸、苦、咸——多沉降。 质轻——花叶——多升浮; 质重——根、茎、果、种子、矿石、介壳——多沉降。 亦有特殊情况,如蔓荆子、苍耳子、番泻叶、旋复花。 升降浮沉实际寓于四气五味之中。 2.升降浮沉与炮制配伍的关系: 酒炒升,姜汁炒散,醋炒收敛,盐水炒下行。 升浮药——经盐制等,可↓; 沉降药——经酒制等,可↑。 升浮药与较多或作用较强的沉降药同用,可随之下降; 沉降药与较多或作用较强的升浮药同用,可随之升浮。 3.升降浮沉的基本应用原则 --------与病位病势的关系:同病位而逆病势。 病位:在上在表——宜升浮--- 如麻黄发汗解表 在下在里——宜沉降---如大黄、芒硝攻下 病势:下陷——宜升浮---如黄芪、升麻益气升阳 上逆——宜沉降---如牡蛎、石决明平镇肝阳 归经与五味的关系 如: 辛—归肺经 甘—归脾经 酸—归肝经 苦—归心经 咸—归肾经 有些药物不仅自入某经,而且能作为向导引导他药归入该经而发挥作用,称为引经药。 肺经:桔梗 升麻 葱白 辛夷。 大肠经:白芷 石膏。 心经:细辛 黄连。 小肠经:木通 竹叶。 脾经:升麻 苍术。 胃经:白芷 石膏 葛根。 肾经:肉桂 细辛。 膀胱经:羌活。 肝、胆经:柴胡 青皮。 煎煮方法 1.煎药用水 2.煎前浸泡:冷水浸泡,一般30分钟。 3.煎煮火候及时间:先武火后文火。文火一般维持10~15分钟;矿物类、贝壳类、补益药宜文火久煎。 4.趁热滤汁 5.煎煮次数:2~3次。 煎煮方法 7.入药方法: 先煎:矿物类、贝壳类、须久煎去毒药等。 后下:有效成分易挥发或破坏者如薄荷、大黄等。 包煎:花粉、细小种子、细粉类、绒毛类药物。 另煎:贵重药如人参等。 烊化:胶类药物如阿胶、鹿角胶等。 冲服:如芒硝、竹沥水、蜂蜜等。 煎汤代水:如灶心土。 服药方法 服药时间:空腹、饭前、饭后、睡前、定时、不拘时服。 服药次数:一般每日一剂,每剂分2~3次服。病情急重者,可每4小时服1次;病情轻缓者,亦可代茶饮。亦有得汗得下为度,不必尽剂,以免损伤正气。呕吐病人宜小量频服。 服药冷热:多宜温服或温开水送服。 中药的分类 按中药的功效和主治不同,一般可分为: 解表药、祛风湿药、祛湿药、清热药、消导药、催吐药、泻下药、祛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理气药、理血药、补益药、固涩药、平肝熄风药、安神药、开窍药、驱虫药、外用药(共18类)。 思考题 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简述中药五味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4.何谓配伍?何谓中药的“七情”? 5.简述“十八反”的主要内容。 四、中药的用法 含义: 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开通天然气委托书范本 .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 MG-WD系列采煤机说明书.doc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学堂在线网课《生活英语读写》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pdf VIP
- 安全牛:API安全技术应用指南(2024版).pdf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统考科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吴门验方》学习笔记.docx VIP
- 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教程》第四册(WELearn答案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