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习理论解说.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问题 当某学生第一次出现一个怪异行为时,你觉得是:惩罚一次让他记住下次不要再出现?还是采取忽视的态度?抑或是你还有更理想的做法?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导入 “学习理论是揭示发生学习机制的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的、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 ——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北京,1991 思考: 1.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学习过程又是什么? 2.学习与知识类型有关系没有?每一种知识类型的学习都是一样吗?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2.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三个阶段 巴甫洛夫的观点——学习的实质 由于铃声和食物多次相联系,狗听到铃声就会想到食物,铃声就成了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学习得来的。 3.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 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消退 消退:对信号刺激产生反应之后,如果多次没有得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该反应会逐渐减弱乃至消退。 条件反射的泛化与分化 对类似的刺激也产生反应,为泛化;把一个刺激与类似的刺激区分开来,只对信号刺激产生反应,为分化。 应用举例:幼儿教育过程中避免不良条件反射的泛化。 实验:当小孩子与小白兔玩耍时,给他一个恐惧的声音,没几次,小孩子形成了对小白兔的恐惧反应。不仅如此,他还对其他所有带白色皮毛的物品如小白猫,白胡子,白帽子等都产生了恐惧反应。 又如:某小朋友在幼儿园中玩耍,由于跑得太快而摔倒,被老师一顿严厉呵斥(当时老师面部表情很凶)。此后,该幼儿不仅害怕与小朋友玩耍,还恐惧上幼儿园。时间一长,就慢慢发展为学校恐怖症。 曹操带兵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梅子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问题:曹操运用了什么理论?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或熟语跟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 民间传奇故事: 传说东海某地有个人死了母亲,因其十分孝顺,哭得十分悲哀,很多人都随他的哭声而落泪。而且据说他哭的时候总有大群的鸟飞到他家的院子里,人们都说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连鸟雀也和他一同悲哀。 后来官府知道了,调查属实,为他挂匾,颂扬他的德行。 可是后来有人发现,他每次哭时都要撒许多谷物喂鸟。 请分析这个故事里的关键情节属于哪种条件反射? 谜底:聪明的孝子 其实质是一个典型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思考: 问题:巴甫洛夫的理论有什么局限? 二、桑代克的联结说 1.桑代克简介: 教育心理创始人 学习的实验研究 猫的学习实验: 桑代克迷箱 尝试与错误 桑代克迷箱 2.基本观点 关于学习实质:学习的联结说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 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尝试与减少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又称为“试误说” 关于学习规律 定律一:效果律 定律二:准备律 定律三:练习律 3.主要评价 贡献: 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揭示了学习的实质、过程和规律。 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系统的学习理论,奠定了学习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局限: 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 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1.人物与实验 斯金纳其人 斯金纳迷箱 白鼠学习实验 斯金纳迷箱 2.基本观点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 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2.基本观点 (2)强化原理 强化的分类:积极强化与消极强化 正强化与负强化 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强化的程式: 连续强化:对每一次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即时强化) 间隔强化 比较: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补充:阅读栏目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兰和斯金纳把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列成下列简明表格来区分: ??? 该表格的意义为:当某人从事一种行为时,矫正者给他以喜爱的强化物,此叫做正强化(A);当某人从事一种行为时,立刻给予他以厌恶刺激,此称惩罚(C);当某人从事某种行为时,立刻取消其原来享有的正强化物,此亦为惩罚(B);当某人从事某种行为时,即刻取消原来给予他的厌恶刺激,此称负强化(D)。 (3)新行为的塑造技术 塑造: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 行为塑造有两种具体技术: 链式塑造:即通关游戏的设计技术;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