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课件人民版必修1详解.ppt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课件人民版必修1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第2课辛亥革命课件人民版必修1详解

探问题 材料 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答案 推翻了君主专制;冲击了传统观念的正统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方法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可归纳为“一、二、一” 一个最伟大功绩: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两个没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一个重要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他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黄花岗起义 D.他领导华侨支持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运动 1 2 3 4 5 6 解析 孙中山“28岁那年”是指1894年,由此可知选A。 B项在1905年, C项在同盟会成立之后, 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1 2 3 4 5 6 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1 2 3 4 5 6 解析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之前进行了不止一次的武装起义,所以A项错误。 D项说法明显错误。 C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错误。 B项体现了一破一立。 答案 B 1 2 3 4 5 6 3.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句话从根本上颠覆了的观念是(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1 2 3 4 5 6 解析 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是“主权在民”,与此相反的观念是君主专制,而选项中符合君主专制要求的是A。 答案 A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4.从清朝的黄龙旗到中华民国的五色旗(注:一般认为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这种变化反映了(  )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 ②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民主平等的趋势 ④民族团结的重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排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B 1 2 3 4 5 6 5.“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摧毁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1 2 3 4 5 6 解析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项;从所给材料来看,并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仅仅提到“皇帝倒了”,排除B、C两项;这一材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答案 D 6.史学范式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模式,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在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基础上,又出现了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生态史范式等新史学范式。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材料 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请回答: 材料中甲、乙、丙、丁分别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的?请分别用史实说明之。 答案 甲:革命史观。发动了一系列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乙:近代化史观。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 2 3 4 5 6 经济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