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病例讲解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思路与原则
1.以病机为核心的辨思路
2.病证结合的辨治思路
3.中医内科疾病的辨治原则
肺脏的中医藏象与机能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司声音;合皮毛而卫外)
通调水道:肺气宣发,肃降能使津液散布
主治节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
目录
1.一般情况
2.中医诊断、治法
3.西医诊断
4.病因病机
5.中药处方
6.针灸处方
7.预后调护
病例1
一般情况:沈某,男,53,职工,9月1日来诊
1.中医诊断:喘证(肺气虚耗型)
2.西医: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
3.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4.病因病机:患者咳嗽咳痰10余年,反复发作,致肺气亏耗,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脾虚健运,肺脾气阴两虚,因此患者便溏;津液不归而正化成痰,痰液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
5.处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前方益气养阴,以气阴不足为宜后方补肺益气,治短气喘咳,少气不足以息等肺肾气虚之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补益肺气—党参熟地、五味子—补肾敛肺纳气—冬虫夏草。
桑白皮、紫菀—化痰止咳加干姜、半夏温肺化痰,陈皮、厚朴行气消痰,降逆平喘。
加减——气阴两虚(咳呛痰少质粘,烦热口干,面色潮红,舌红苔剥,脉细数加用沙参、玉竹、百合、诃子咳逆,咯痰清稀—紫菀、冬花、苏子、钟乳石(温肺止咳定喘)痰粘难出—加贝母、栝蒌、桔梗、百部、桑白皮。
临证备要——中气虚弱
6.针灸处方:肺腧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操作:毫针补法
7.预后调护:平时要慎风寒,适寒温,节饮食,少食粘稠和辛热
目录
1.一般情况
2.中医诊断、治法
3.西医诊断
4.病因病机
5.中药处方
6.针灸处方
7.预后调护
病例2
1.一般情况:张某,28岁,职工,9月8日来诊
2.中医诊断:感冒(风热犯表证)
西诊: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3.治法:辛凉解表
4.病因病机:患者因受雨淋之后,即感风寒之邪,恶寒发热,卫表失和,肺失清肃,郁遏卫阳。卫阳被郁,故发热;卫阳被郁,不得温煦肌表,则恶寒,;随后寒邪郁而化热,肺卫失职,流黄涕,发热
5.处方:银翘散 或 葱豉桔梗汤 加减
银翘散:
银花15g 连翘15g 薄荷(后下)6g 牛蒡子9g 芥穗9g 淡豆豉9g 竹叶9g 苦桔梗6g 芦根15g 生甘草6g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 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为主药;辅以薄荷、荆芥、淡豆豉以辛散表邪、透热外出;竹叶清热除烦,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协助银、翘清热透表,桔梗、牛蒡子、甘草合用,以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合为佐使药。诸药合用既能透表,又能解毒
葱豉桔梗汤: 葱白9g 豆豉9g 薄荷(后下)6g 连翘15g 栀子9g 竹叶9g 桔梗6g 甘草6g
加药:桑叶9g 菊花9g 杏仁6g 贝母9g 黄芩9g 玄参9g
方中葱白、豆豉解肌发表,疏风散邪为君;?薄荷、桔梗散风清热,连翘、山栀清热解毒为臣;甘草合连翘、山栀以利咽,淡竹叶清心除烦,共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辛凉解表,疏风清热之功
针灸处方
主穴:列缺 合谷 大椎 列缺 风池 太阳
配穴:曲池 外关 少商 迎香
方义:太阳、阳明互为表里,列缺,合谷祛邪解表,督脉主一身之正气,此刺络放血可以清泻热邪;风池既可疏散风邪,又与太阳穴相配可清利头目
6.预防调护: 1.慎起居,适寒温。注意防寒保暖,不可贪凉露宿。
2.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
3.治疗期间应认真护理,发热者须适当休息。
目录
1.一般情况
2.中医诊断、治法
3.西医诊断
4.病因病机
5.中药处方
6.针灸处方
7.预后调护
病例3
1.一般情况:赵某 女 25岁 职员 1月14日来诊
2.中诊:哮病(热哮证)
3.西诊:支气管哮喘
4.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5.病因病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病后体弱,肺气亏耗;阴虚阳盛,痰液胶固,痰壅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有偶感风热之邪,邪蕴于肺,气不布津
6.处方: ①定喘汤:白果10克、麻黄6克、苏子12克、甘草3克、款冬花10克、杏仁6克、桑白皮10克、黄芩6克、半夏10克。
方义:本方所治为风寒外束,痰热内蕴所致。方中麻黄宣降肺气以定喘,兼解表寒,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二药一收一散,共为主药;杏仁、苏子、半夏、款冬花降气化痰,加强平喘之功,为辅药;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以止咳平喘。
②处方:越婢加半夏汤
麻黄10克,石膏30克,生姜6克,甘草6克,大枣12克,半夏15克
方义:系饮热内蕴,复感风邪所致。风邪外束,肺气不宣,饮热内蕴,肺失通调,故上气喘咳,身形如肿,其目如脱。治当宣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