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名茶∣品味信阳毛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博名茶∣品味信阳毛尖.doc

品味信阳毛尖 嗜茶之人对于自己钟爱的好茶总是有讲不完的溢美之词,但无论语言多么华丽,终究还是无法形容其中的妙处。信阳毛尖之于我,便是如此。 说来惭愧,我生活在距离信阳毛尖核心产区仅七十余公里的桐柏山,从小就是闻着父辈们杯中的茶香长大,然而真正品尝到正宗的毛尖茶,却还是从去年春天才开始的。 缘于工作的关系,我从2014年开始关注信阳毛尖。毛尖对于信阳人而言,是一日不可或缺的口粮茶。信阳人爱毛尖到什么地步,据说铁观音风靡全国的时候,许多福建茶商来信阳售卖,结果不到半年时间,几乎都关店走人了,因为当地人只喝信阳毛尖,外来茶在本地几乎没有销路。当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不过你只要在信阳的大街小巷走一走或者去当地人家里做做客,就能感受到信阳毛尖的无处不在,不管是细嫩的芽尖,还是成熟度稍高的叶片,信阳人都会实实在在的装上半杯,冲开后的茶叶几乎占了玻璃杯大半的容积,你一定会想这样浓的茶,定是难以下咽。可信阳人就是喜欢这种浓浓的毛尖味儿,味道淡一点反倒不习惯了。 一开始我也纳闷儿,同样是绿茶,信阳毛尖跟其它的名茶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果真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于是,我就从冬天盼到春天,四川的蒙顶甘露上市了,杭州的西湖龙井也上市了,可信阳毛尖的采摘期还是没到。转眼就要到清明了,3月31号那天听说大山茶(信阳毛尖分大山茶和小山茶,核心产区海拔400米以上的为大山茶)陆续开采了,我们便驱车上了车云山(信阳毛尖的核心产区为“五云两潭一寨”,其中车云山茶在信阳毛尖中最为有名),然而山顶的茶园萌芽率还不够开采,未能如愿喝到新茶。我便随手采了一把新芽,这新芽颗颗饱满重实,鲜嫩的绿色洋溢着浓浓的春意,它们在这青山绿水的滋养下,秀外慧中,还未做成茶叶便已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跟山下的芽叶相比,它们的叶质更为柔韧,叶片厚实,色泽为嫩黄绿色;香气以清香为主,不同于山下的青草气,这便是代表信阳毛尖高山茶最高水平的车云山毛尖的魅力之所在。虽说这次车云山之行寻而未得,可一番“折腾”之后,让我对毛尖茶又多了一份期待。 焦急等待了三日,在接到车云山罗师傅告知新茶开采的消息后,我们便立刻上了山。这次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了,茶园里采茶的队伍热热闹闹,浩浩荡荡;制茶作坊里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满山都是幽幽的茶香,有茶园里新鲜茶芽的嫩香,有炒锅上伴随蒸汽而来的清香,也有焙笼上那清甜悠长的板栗香。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到罗师傅家,最早的一批新茶还在进行着最后的烘焙——温热的炭火,宽大的焙笼,细嫩的毛尖,散发着幽幽的茶香。车云山一直保留着最传统的手工毛尖炒制方法,生锅(包括杀青和初揉)、熟锅(滚条、扇条、赶条、抓条、甩条)、烘焙,为的是留住那份记忆中的味道。我们就在这袅袅清香中等待,体味着一杯清茶的来之不易。约摸过了半个时辰,终于等到新茶出锅,只见那翠绿的芽尖满批白毫,细嫩圆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待茶入杯,那份独有的香味便弥漫开来,抿上一口茶汤,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一丝鲜香,一丝毫香,一丝嫩香,一丝花香,一丝清甜,仿佛还有一缕山间的云雾藏在这茶香中,回味甘爽,清雅脱俗。 喝惯了四川绿茶的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信阳茶的魅力;蒙顶山茶就像一缕清风,拂面而过,淡雅清爽;而信阳毛尖便如一场甘霖,滋润到我的心田,回味悠长。从此便恋上了毛尖茶,每日总要泡上一杯,温杯洁具,注入开水,拈茶入杯,看翠绿的嫩芽一个个沉入杯底,银色的茶毫在澄澈的茶水中舞动,细嗅一口清香,仿佛置身山间茶园之中,感受到露珠、山泉、云雾的灵动,捧起杯子便觉停不下来,味鲜浓却不苦涩,入口似汤,物质感丰富,回甘快且持久,这也许这就是北方茶区高山茶的魅力所在。 信阳是我国的古老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据考古资料显示,在战国中晚期信阳已有茶叶种植, 距今有2300多年。及至唐代,信阳茶叶已声誉日隆,公元760~780年间,陆羽撰写的《茶经》中记述“淮南(茶):以光州(今信阳市潢川县、光山县、商城县一带)上,义阳郡(今信阳市一带)、舒州次……”,当时的信阳已是我国八大茶区之一,其中淮南所产茶叶质量甚佳,已作为贡品上贡朝廷。唐代信阳茶叶属团茶,饼状,称“大馍茶”,《新唐书》载:“江淮茶为大馍,一斤至五十两”。宋代是信阳茶的鼎盛时期,大文豪苏东坡曾于此品茗论茶,给信阳茶以高度评价:“淮南茶,信阳第一。”但那时的信阳茶, 或团茶,或饼茶,或散茶,并非今日之信阳毛尖。 据考证, 信阳毛尖独特风格的形成是在20 (公元1905-1909年) 季邑蔡竹贤提倡开山种茶.先后成立元贞( 震雷山)、广益、裕申、宏济( 车云)、博厚、森林、龙潭、广生等八大茶社, 发展茶园近30hm2, 逐渐改进完善了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 产区也不断扩大。历史上信阳毛尖主产现在的信阳市狮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区, “ 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 黑龙潭、白龙潭)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