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归属与友谊 什么是朋友? 1、归属和友谊的目的 为什么人们会喜欢那些同意他们观点的个体,而排斥那些不同意他们观点的个体? 为什么人们会被拥有良好特质的个体所吸引,比如外表出众? 为什么当我们收到好消息时我们会喜欢刚好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 Byrne, London Reeve, 1968;Veitch 1.1 强化情感模型(reinforcement-affect model) 核心前提:对于那些与我们的正向情绪相联系的人,我们会喜欢,也愿意与之产生归属感。相反,我们不会喜欢,也会避开与我们的负向情绪相联系的人。 1.2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归属和友谊受一个简单且广泛存在的目标的驱使——利润率最大化(Thibaut Kelly, 1959) 起源于经济学上的假设 以交换为基础,影响广泛。认为,我们会被公平(equity)的关系吸引。 什么是公平? 主流经济学家关于公平和效率关系的论点 两者是取舍关系,过于重视公平,效率会受影响;过于重视效率,公平得不到保障。 公平问题本身是很复杂的问题,与效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非你即我的关系。 最后通牒实验 两个人A和B,首先给A 10元钱,请他提出一个分配方案,将10元钱与B分享, 例如:5:5分,两人各拿一半; 9:1分,A拿9,B拿1等等。 当A 确定分配方案后,将这个方案告知B, 如果B同意这个方案,那么就按这个方案分钱; 如果B不同意,则实验结束,两个人什么都得不到。 实验结果:极端不公平的方案 9:1; 8:2 极少获得B的同意, 成交的方案保持在6:4左右 经济越落后的地区,人们对不公平心理的承受能力越弱; 社会商业竞争越激烈地地区,人们对不公平分配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 教育程度越高的阶层,人们对不公平的承受能力也越强。 推荐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 /v/b1805690900.html 小结: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同样采用的是领域一般性的观点,其简单而有力的假设是在所有的关系中,我们都试图寻求一种最优化的利润率。 社会交换理论同样也没有明确地指明为什么在不同的关系中同样的结果却有可能被知觉为是获益更多的,也可能是被知觉为是成本更大的。 领域特异性模型(domin-specific model) 认为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会随着进化中出现的关系类型的差异而出现变化。 我们觉得什么是好事和什么才是对我们有帮助的事主要取决于谁在参与以及我们想从他们那里获得什么。 归属和友谊有四种具体的目标 获得社会支持 获得信息 获得地位 获得物质利益交换 2、获得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指他人提供的情感、物质或信息上的帮助,关注的重点是情感支持,即人们相互提供的情感、关怀和帮助(Gottlieb, 1994) 情绪支持与身心健康 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幸福长寿存在相关(Loucks, berkman, Gruenewald Seeman,2005; Ryff Singer, 2000) 孤独者患癌症的概率显著的高于那些爱与人交往的同学(Shaffer et al., 1987) 与他人有较强心理联结的个体较少受到生活中压力事件的影响,对疾病的抵抗力也更强,在被诊断出威胁生命耳朵疾病后存活的时间也更长(Buunk Verhoeven, 1991; Sarason et al.,1997)。 哪怕只有一个人可以听你谈论压力事件就能增强你的情绪和心理的幸福感(Pennebake et al, 1987,1989; Lpore, Ragan, Jones, 2000; Reis et al, 2000)。 2008年,Taylor等人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会支持与个体应对压力任务时较低的皮质醇水平有关,与调整身体反应以适应压力环境的脑活动相关。 压力的承受力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强调了友谊与健康在统计学上的相关,但没有证明因果关系。 你养宠物吗? 2.1 女人更习惯照顾和友好,男人却更习惯战斗或逃跑吗? 雌性和雄性面对危险情境的反应 2.2 面对威胁 “当你身体死亡时,你觉得会有怎样的感受,会发生什么事情?” 威廉﹒詹姆斯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 他认为社会隔离对人类是最残忍的折磨。他说:“长时间被困在孤岛上的人,人类的脚印或者远处的人影必定会引发狂喜。” 2.3 拒绝支持 他人在场对我们做某些事情带来压力时,我们会拒绝与他人建立起潜在的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 当我们寻求支持后无法汇报对方时,也会主动放弃; 沮丧和孤独会赶走社会支持。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