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思录末卷读后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思录末卷读后感

《近思录》卷十四圣贤气象之见解及体悟 海南大学社科中心:胡晓毛 其第一则是这样说的: 明道先生曰:尧、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 “性之”、“反之”,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则似尧、舜、禹之德则似汤、武。要之皆是圣人。 这一则列举和对比了六个上古人物,他们分别是尧、舜、禹、商汤王、周文王和周武王。据孟子之见,尧舜及文王可谓是上上之德,属于孟子说的“性之”,顺性而有天下,率性而治天下;禹、商汤、周武王虽也有德,但是不及前三者,他们属于孟子说的“反之”,有心谋取天下,反之而有天下。同是圣人,孰高孰低,毋庸赘言,自见分晓。 其第二则是: 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秋杀尽见。仲尼无所不包,颜子示“不违,如愚”之学于后世,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者也。孟子则露其才,盖亦时焉而己。仲尼,天地也;颜子,和风庆云也;孟子,泰山岩石之气象也。观其言皆可见之矣。仲尼无迹,颜子微有迹,孟子迹著。孔子尽是明快人,颜子尽岂弟,孟子尽雄辨。 这一则主要是比较了三个人:孔圣人、颜渊和亚圣孟子。短短的一百来字,从五大方面进行了比较,不但是让三个人高下尽显,泾渭分明;而且形象生动,跃然纸上。首先是通过比喻来展现他们的德行:仲尼之德就像是天地间的“元气”,“元气”是万物之母,浑厚而又阔大;颜子之德则像“春生”,“春生”则是从“元气”中而出,但也是温和滋润的,生机勃发的;到了孟子之德则成了“秋杀见尽”,快近事物之末端,萧杀凌厉。接下来是才能方面:仲尼是“无所不包”;颜渊“有自然之和气”,“不言而化”;孟子则“露其才”;紧接着又论述其气象:孔子显现的还是阔大如天地;颜渊温和如和风庆云;孟子则是泰山上的一块岩石——甚是坚毅。行事方面,三人从“无迹”、“微迹”到“有迹”,差别甚大。最后是性情:孔子明快,颜子尽岂弟,孟子尽雄辩。为什么会有这么形象呢?这主要归功于比喻式的论述。 第三则主要是讲曾子的:曾子传圣人学,其德后来不可测,安知其不至圣人?如言“吾得正而毙”,且休理会文字,只看他气象极好,被他所见处大。后人虽有好言语,只被气象卑,终不类道。 这一则其实对曾子的评价贬大于褒。先是肯定了他传圣人学之德不可测,然后说到他的言谈“吾得正而毙”,意虽好,但言太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圣人是断不会有这样过激的言辞的!所以说他“终不类道”。 第四则是这样写的: 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才百年,传之己差。圣人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道何尝息?只是人不由之。 “道非亡也,幽、厉不由也。” 这一则说的是经与道的关系:经是很难传的,但经中所蕴含的“道”并非不好,而是人不行“道”啊!这当中也充分肯定了子思和孟子对经的阐释和发挥的作用。 第五则写道: 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己失;扬子虽少过,然己自不识性,更说甚道? 这则既对荀子有个评价,也对杨朱有评价。因为荀子有性恶论的主张而失儒家之本,并且认为荀子极为偏颇,杨朱虽不及荀卿那样偏激,但他根本上就不识性,也就没法再深入下去了! 第六则说: 董仲舒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此董子所以度越诸子。 这一则是对董仲舒极高的评价。在二程看来,董仲舒其人其德超越了先秦诸子。能够做到“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那确实了不得!依我看,孔子才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做一个人,一个社会所应该做的事情,但不计较其利益;也不会在乎成与不成!成了也不必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成也不必过于自责,因为自己已经尽力了! 第七则曰: 孔明有王佐之心,道则未尽。王者如天地之无私心焉,行一不义而得天下,不为。孔明必求有成而取刘璋。圣人宁无成耳,此不可为也。若刘表子琮,将为曹公所并,取而兴刘氏,可也 这一则是对三国时候的诸葛孔明的评价,也是对古代王道霸道政治的一种见解。很显然,作者是有心偏向于王道的。孔明辅佐刘备,这并没有错,关键是看他用何种方式。王道坐正行义,正大光明,无有私心,自然得道而有天下。所以想孔明取刘表之子琮则可,取刘璋则不可!何哉?义也! 第八则曰: 韩愈亦逝世豪杰之士,如《原道》中言语虽有病,然自孟子而后,能将许大见识寻求者,才见此人。至如断曰:“孟子醇乎醇。”又曰:“荀与扬,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若不是他见得,岂千余年后,便能断得如此分明? 这一则是对韩愈功劳的肯定,其著作《原道》中说到了三个人:孟子、荀卿、和杨朱。对这三个人区分得甚是分明。孟子是醇厚之至,荀子和杨朱则“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第九则曰: 学者本是修德,有德然后有言。退之却倒学了,因学文日求所未至,遂至有得。如曰:“轲之死不得其传。似此言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 这一则重在评论为学之人,也是在影射世风日下,并用荆轲刺秦王的事例加以论述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