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世界的物质性详解
一般到个别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唯物论 第4、5课 辩证法 第7-10课 认识论 第6课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价值观 第12课 人生观 第12课 整体与部分 [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命题特点 核心提示 哲学的物质概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考查内容上看,本课考查的重点有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从考查形式上看,本课考点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则各种题型均有考查。 3.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两个关系:运动与物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三个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四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七个基本观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哲学的运动概念 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物质运动的规律 5.规律的概念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目标】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什么? 其唯一特性是什么? 2、如何理解“世界是物质的 ”? 重难点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自然界:山川、河流、树木、原子、磁场、紫外线、超声波…… 客观实在性 共性: 人类社会:公路、桥梁、铁路及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阶级、政党、国家、国际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制度、…… 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思考:从哲学的角度看,以下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指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承认,是否认识,它都客观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性)。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②物质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是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P29 2.哲学上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P206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存在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 联系 ①物质是对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②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③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易错点区分】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人的思维 人类社会 自然界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②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客观实在性) ( 运动) 既包括物质现象, 也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1.下列属于哲学上物质范畴的是( )①日月星辰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③学习计划④电、磁场 ⑤动植物、细菌、病毒 A.①④⑤ B. 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A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学以致用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 ( ) A、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共同特性B、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D、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体 C 3.【2010·海南高考】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③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意识 世界 二、世界是物质的 P28---30? 依赖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反对“上帝创世说”和“神创论”。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尊重自然、承认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违背自然规律,必然受到自然和规律的惩罚。 1、自然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鱼类学形态学重点已归纳详解.docx
- 2015高考重绘试卷1-2详解.doc
- 2015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有机化学详解.doc
- 2015高考真题汇编2.2城市与地理环境详解.doc
- 2016-2017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大纲-新祥旭考研辅导详解.doc
- 2015~2016学年度江苏省高三地理阶段性开学考检测三(含答案)详解.doc
- 2016-12-05高一实验班周周练题详解.doc
- 2016-5冷作钣金工复习题(中级)详解.doc
- 2016-修改版生物课本回归必修三详解.doc
- 201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详解.ppt
- 内蒙古赤峰冶金化工开发区巴林右旗产业园水土保持方案.docx
- 正定县均成鞋厂年产25万双EVA拖鞋改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家长助考课件.pptx
- 家长培训课件资源公众号.pptx
- 专题11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2025年五升六语文暑假专项提升(统编版)【含答案】.docx
- 专题09古诗文鉴赏-2025年三升四语文暑假专项提升(统编版)【含答案】.docx
- 比亚迪G3维修手册F3尊贵型培训课件.pdf
- 力帆大CVT资料401-SM-09-005(RDC15-FA维修手册V1.0)(第一部分).pdf
- 流形思维-用于可信推荐的动态双曲推理-计算机科学-机器学习-推荐系统.pdf
- HAPI-一种从人类偏好学习机器人面部表情的模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类人机器人.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