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解答.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科学家利用“正电子发射计算体层摄影”技术,对幼儿大脑的发育进行扫描观察,发现孩子在出生之后,脑神经细胞之间建立联系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与视、听、触觉接受大量的信号刺激有重要关联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 错过关键期,影响一生的发展 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3、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 对幼儿学习主体性的认识: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在与课题的接触中,在于社会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承中主动建构对周围世界的人认识。 对幼儿学习方式的认识: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游戏让儿童了解世界学会与人互动,懂得表达与控制,发展想象力。 对幼儿学习条件的认识: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会积极学习并获得最佳发展。因此,要位幼儿创造健康安全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幼儿学习环境的认识:幼儿的学习以行为实践为主,而不是依靠对文字符号的简单识记。在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真实的感性知识,积累感性经验。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真实经验为基础,因而,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效果最佳。 对幼儿学习个体差异的认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学习方式,有的喜欢通过视觉有的喜欢通过听觉,有的喜欢通过触觉。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 2.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第三节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事实,按照心理的本来面目予以考察,并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反对主观臆断,妄自论断。这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它表明在对个体进行相关研究的过程中,应取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来加以分析。 3.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尽量使研究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和谐统一,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防止和避免研究工作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⑴注意科学研究道德; ⑵应尊重婴幼儿的权利,不强迫他们从事其不愿做的事情; ⑶研究活动应尽量保证学前教育机构正常的教育活动,尽可能地将研究活动和托幼机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对自然状态下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的考察、记录、分析,获取实时材料的研究方法。 2、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描述自然状态行为幼儿的状态或正在进行着的某些过程。如幼儿人际关系、社会发展水平、技能发展水平等。也适用于获取第一手资料或对研究对象进行纵向追踪研究,如儿童的言语发展水平、动作技能的发展过程,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变化状况等。 3、优缺点: 优点:观察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自然性和客观性,简便易行,所获资料比较生动、真实,可收集到非语言行为的数据和资料,特别适合于对学前儿童的研究。 缺点:观察者只能消极被动地期待某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对可能影响观察的内外部因素难以加以有效控制,造成难以分清哪些因素是引起行为表现的真正原因。 (二)调查法 1、定义: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地通过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2、优缺点: 优点:由于调查法在自然情境中进行数据收集,通常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并且不需控制条件或操纵被调查的对象,涉及范围广,手段多样,便于实施,特别适用于现状研究和描述性的研究。 缺点: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研究者对各种主观偏差的控制和被调查者所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 3、类型: 现状调查:了解儿童发展中某些特征或方面的发展现状,或学前教育中某些现象、问题的基本现状,开展针对性地教育和帮助,以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大班幼儿与小学生24小时活动的 相关调查:两个变量相互联系的性质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