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学宫谈:《三十六计》(修订版)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履: 天泽履 乾上兑下 履:履虎尾,不 噬人,亨。 踩著老虎尾巴,老虎不咬人。通顺。 如履虎尾之象 险中求胜之意 大象:柔弱遇刚强,欲行难行之象,难且危也。 随,异卦相叠(震下兑上)。 易经六十四卦第17卦。本卦上卦为兑,兑义为悦;下卦为震,震为动。君王有所举动,而能取悦众心。说明臣民拥裁君王。服从君王意旨,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所以卦名曰随。随,《说文》:“从也。” 《广雅释诂》:“随,顺也。”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震,震为雷,上卦为兑,兑为泽;雷入泽中,大地寒凝,万物蛰伏,是随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随天时而沉寂的雷声,随时作息,向晚则入室休息。 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艮上)。 《易经.蛊》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为刚,为阳卦;巽为风为柔,为阴势。故“蛊”的卦象是“刚上柔下”,即高山沉静,风行于山下,事可顺当。又,艮在上卦,为静;巽为下卦,为谦逊,故说“谦虚沉静”,“弘大通泰”是天下大治之象。 此计引本卦 《彖》辞:“巽而止,蛊。”其意是我暗中谨慎地实行主力转移,稳住敌人,我则乘敌不惊疑之际脱离险境,就可安然躲过战乱之危。“蛊”,意为顺事。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四十二卦-益:震下巽上 《易经·益》曰:“益动而巽,日进无疆。”益,增长之意。巽,八卦之一,象征风,无孔不入,有隙即钻。益动而巽,在此计中的意思是充分发挥军事行动的灵活性,像风一样乘虚而入,迂回偷袭。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巽)相叠。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上。二卦阐述的是损益的原则。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姑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损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一卦 此卦为异卦相叠(下兑上艮)。艮为山;兑为泽。上山下泽,大泽浸蚀山根。损益相间,损中有益,益中有损,不可不慎重对待。损下益上,治理国家,过度会损伤国基。应损则损,必量力、适度。少损而益最佳。 论述与敌国交往中不需受损就获得利益或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适当减损自己利益而去获得更大利益。 损刚益柔 《易经.损》。“刚”、“柔”是事物的两种相对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损”,卦为异卦相叠(兑下艮上)。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兑,兑为泽。上山下泽,意为大泽浸蚀山根之象,也就说有水浸润着山,抑损着山,故卦名叫损”。“损刚益柔”是根据此卦象讲述“刚柔相推,而主变化”的普遍道理和法则。此计正是根据“损”卦的道理,以“刚”喻敌,以“柔”喻已,意谓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萃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五卦 此卦乃异卦相叠(下坤上兑)。坤为地、为顺;兑为泽、为水。泽泛滥淹没大地,人众多相争斗,危机必四伏,务必顺天任贤,未雨绸缪,柔顺而又和悦,安居乐业。 萃,聚集、团结。《萃》卦论述君王与天下贤士及英雄豪杰聚萃于朝堂之上,君王应如何在聚萃中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应付所发生的情况。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天心学宫谈 《三十六计》 范文仓 三十六计 起源: 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作者 三说: 杨南柯,秦朝咸阳人。是根据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经验总结成的兵书,是中华文化遗产之一。 1962年8月,北京解放军政治学院无谷(姚炜)先生译注《三十六计》推断当在晚明或清初” “与历史上反清运动有关”。 主要根据近人朱琳所著《洪门志》载“三十六着”的名称,与现行的《三十六计》除个别计名略有不同。朱琳在附注中说:“三十六着,又称三十六计,即三十六种计策,用兵处世,无往不利,所谓‘神机妙算’,故称之为洪门哲学。” 三十六着”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