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淅江新考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docVIP

2015淅江新考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淅江新考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考点: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 2015年浙江各地最新试题 NO12015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语文参考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3. 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 ”也源于此。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3. 闻过则喜 24. 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NO2金华十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调研考试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 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 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 24. 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 参考答案:23.孟子(1分) 24.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2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们为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 NO32014学年第一学期湖州市高三期末检测卷(2015.2)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23.“天下可运于掌“的意思是 。 (1分) 24.孟子在表述自己观点时,表现出了高超的表述技巧,请分析这段材料运用了何种说理方法。(4分) 参考答案:23. 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很容易治理。(1分) 24.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来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1分,回答喻证也可)。 能用文段中的例子来说明喻证法即可得3分。 示例1:用“挟太山以超北海” 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为长者折枝” 比喻很容易做到的事,两个比喻说明“王之不王”是主观上的“不为”,而不是客观上的“不能” 示例2:用“天下可运于掌”比喻懂得推恩,天下就很容易治理。 NO42015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2015.2)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1 功尚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位不期骄,禄不期侈。恭俭惟德,无载尔伪(《尚书·周书》) 由奢入俭容易,由俭入奢难。(司马光《资治通鉴》) 23.纵观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各得出一个内容要点。(2分) 24.任选一个要点,结合中国的社会现实简述其意义。(3分) 参考答案(三)(5 分)23. 立志 节俭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4.略。(3 分,能针对社会现实阐述意义即可。有欠缺酌扣) NO52015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2015.2)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①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②。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丹之治水:白圭,名丹,字圭,战国时水利专家,其治水主要在于筑堤塞穴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