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常用诊法概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一、辨舌验齿 (一)辨舌 吴坤安:“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毕形于舌。故辨证以舌为主,而以脉症兼参之。” 舌苔——卫气分(肺、胃、肠、脾)的病变 舌质——营血分(心、肝、肾)的病变 1.辨舌苔 章虚谷:“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 吴坤安:“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 1、辨舌苔 色泽:白苔—黄苔—灰苔—黑苔 润燥 厚薄 (1)白苔: ①苔薄白欠润,舌边尖略红: 表现:近似常人舌苔,薄而色白,惟欠滋润,舌之两边及舌尖,比正常人舌质略红。 临床意义:温邪侵袭肺卫。多见于风温初起。 提示治疗:辛凉解表。 ②苔薄白而干,舌边尖红: 临床意义:表邪未解,肺津已伤。 《重订通俗伤寒论》何廉臣勘云:“如初起白薄而燥刺者,温病因感寒而发,肺津已伤也。” ————新感引动伏邪,病在肺经 处理:辛凉解表,润肺生津。 叶天士:“若白干薄者,肺津伤也,加麦冬、花露、芦根汁等轻清之品,为上者上之也。” 吴坤安:“如白苔虽薄而燥,或舌边舌尖带红,此风热之邪伤于气分,病在太阴手经,津液已少,不可汗,只宜清轻凉解肺分,如前胡、苏子、杏仁、连翘、黄芩、薄荷、桔梗、淡竹叶之类。”《伤寒指掌》 ③苔白厚而粘腻: 表现:白苔满布而较厚,紧贴舌面,垢腻润泽,多粘涎附着,患者常吐出浊厚涎沫。 临床意义:湿与热搏,浊邪上泛。多见于湿温病湿浊阻于气分而脾湿偏盛。 处理:开泄化湿。 如症见恶寒少汗,身热不扬,午后较甚,头重如裹,身重肢倦,可用三仁汤; 如症无恶寒,但身热不扬,脘连腹胀,大便溏泄等,可用雷氏芳香化浊法或一加减正气散; 叶天士说:再舌上白苔粘腻,吐出浊厚涎沫,口必甜也,为脾瘅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省头草芳香辛散以逐之则退。 ④苔白厚而干燥: 临床意义: A、津伤浊结——胃津受伤,而脾湿不化。 B、胃燥气伤——胃津已伤,不足以上承,肺气受伤而气不化液。 处理:先养阴津,后降浊邪。 叶天士:“再舌苔白厚而干燥者,此胃燥气伤也,滋润药中加甘草,令甘守津还之意。” 章虚谷:“苔白而厚,本是浊邪,干燥伤津,则浊结不能化,故当先养津而后降浊也。 ” 临床上常有患者就医的目的是化白厚的浊苔,虽经燥湿理气,芳香化浊而无效果,若审其舌苔干燥乏津,转手养阴反能奏效。 ⑤苔白腻而舌质红绛: 表现:白苔板贴细腻,舌质色红而绛。 临床意义: A、湿遏热伏。 B、营分邪热为气分湿邪阻遏。 处理:先泄湿透热。 吴坤安:“热因湿邪遏伏,宜泄湿以透热,如犀角、滑石、茯苓皮、猪苓、米仁、茵陈、黄柏之类。” 叶天士:“若白苔绛底者,湿遏热伏也,当先泄湿透热,防其就干也。勿忧之,再从里透于外,则变润矣。” 表现:苔白厚满布无隙,如白粉堆积,润泽滑腻,刮之不尽,而舌质色呈紫绛。 临床意义:为湿热秽浊极甚,郁闭募(膜)原,病情凶险。 处理:开达膜原。 达原饮或雷氏宣透膜原法。 ⑦白碱苔: 表现:舌苔白厚,似如白碱。 临床意义:胃中宿滞夹秽浊郁伏 处理:急急开泄。 ⑧白砂苔(水晶苔): 表现:白苔较厚,干硬似砂皮,粗糙如白砂,扪之糙涩。 临床意义:邪热迅速化燥入胃,苔色未及转黄,而津液已被灼伤。 处理:通腑泄热。 白砂苔是热结胃肠的特殊表现,其特殊在于邪热迅速化燥进入胃肠,故不能固守黄燥起刺或焦黑起刺的舌苔才是热结肠腑的观念。这就是有常有变。 治疗上,吴有性说:白砂苔“舌上白苔,干硬如砂皮,一名水晶苔,乃自白苔之时,津液干燥,邪虽入胃,不能变黄,宜急下之。方如三承气汤。” ⑨白霉苔: 表现:满舌生白衣,或生糜点,似饭粒状,或如豆腐渣样,刮之易去。先从咽喉而起,继则延累满舌,甚至满口唇齿皆有白色糜点。 临床意义:秽浊太盛,胃气衰败,预后不良。 处理:芳香化浊,扶助胃气。 薄者主表,病属卫分。 厚者主里,病属气分,多见于湿热为患。 润泽者津液未伤,干燥者津液已伤,厚浊粘腻者多兼夹痰湿秽浊。    白苔一般主表主湿,病情较轻,预后也好。    但白霉苔、白砂苔为危重证表现。   白砂苔为热结在里,白霉苔虽夹秽浊,但又主胃气衰败,均系里证、重证。  苔白如积粉,舌质紫绛主温疫凶险之证。 白苔并不都主表证。 白而薄者主表,白而厚者主湿; 白而润者主津未伤,白而燥者主津已伤; 白而厚浊粘腻者主湿痰秽浊,白而干硬粗糙者主里热实结。 在温病过程中见白苔者,一般病情多较轻,预后也较好。但白苔中的白砂苔、白霉苔却为危重证的表现。 此外,还要结合舌质状况,如苔白如积粉又见紫绛舌质者,主瘟疫凶险之证。 (2)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