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起搏器携带者的日常生活 如果没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可正常工作。 可以开车、游泳,乘坐汽车、火车、飞机或轮船等旅游。 适度饮酒不影响起搏器,起搏器本身不受饮食的影响。 起搏器携带者的日常生活 机场安全检查仪器对起搏器没有影响,但起搏器能触动金属探测报警器,患者应事先向安检人员出示起搏器ID卡。 多数家用电器是安全的。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电烤箱、电熨斗、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吸尘器、洗衣机等只要没有漏电,一般不会影响起搏器,可以放心使用。 起搏器携带者应避免-- 植入侧的手臂避免作剧烈活动及负重 起搏器患者应尽量避免手机靠近起搏器,打手机时最好使用对侧手,并使手机与起搏器的距离保持在15厘米以上。 当起搏器受到低频(100Hz左右)震动时,可能导致感知功能异常,应避免打开引擎盖修理汽车发动机、驾驶摩托车或乘坐剧烈颠簸的汽车 起搏器携带者应避免-- 避免使磁铁靠近起搏器,包括磁疗健身器械。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远离电台发射站、电视发射台、转播车、发射机、雷达、马达、内燃机、高压电场、变压器、发电厂的发电车间、电弧焊接、医院的磁共振仪等强磁场和强电场。 起搏器的程控 第一步:评估电池状态 第二步:测量3项重要参数 第三步:分析诊断图表与数据,优化起博功能 第一步:评价起搏器电池状态 普通心电图 磁频心电图 电池状态良好 程控频率 DOO/VOO 85bpm 电池ERI VVI 65bpm VOO 65bpm ERI:Elective Replacement Indicator(择期更换指示) 患者症状 通过心电图评估 第二步:测量三个重要数据 P/R波幅度(mV):感知 sensing 起搏阈值(V/ms):阈值 threshold 起搏环路阻抗(?):impedance 可接受的范围 心房 阈值 1.50 V 感知 2.0 mV 起搏阻抗 300—1500 Ω心室 阈值 1.00 V 感知 5.0 mV 起搏阻抗 300--1500 Ω 第三步:分析诊断图表与数据,优化起博功能 观察伤口变化:伤口急性感染多发生在术后2-周; 了解导线固定情况:起搏器植入后心房导线的移位率为5%,心室导线的移位率为1%。70%的导线移位发生在术后1周。而导线在心腔内固定需2-3个月。 程控起搏参数:导线周围水肿多发生在术后1-3周,在此期内起搏阈值仍为急性期,所以一般不必在近期内程控起搏参数。 对患者进行测试:出院前后,应对患者进行一次无创性的起搏器各种功能的测试,记录在案,以便与日后随访时进行对比分析。 电池的特性: 心脏起搏器简述 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心内2科 许哲通 正常心脏生物电传导 窦房结 房室结 从解剖学上看产生心动过缓的原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①窦房结中不产生冲动或产生间歇的、不规则的冲动(心电图表现) ②窦房结频率适应失调(变时功能不良) 2. 房室传导阻滞 3. 束支传导阻滞(双分支或三分支阻滞) 起搏器的历史 1958 年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在瑞典完成 第一台植入人体的起搏器 第一位植入起搏器的患者 1958年10月8日,IIIAVB karolinska Stockholm,Sweden,VOO 1974年1月22日 VVI 1989年1月20日 VVIR 1996年11月7日 最后一个VVIR总计更换20台起搏器 2001年12月28日 卒于与起搏器无关的恶性肿瘤 Arne Larsson(1915-2001) 起搏器的历史 心脏起搏的进展:功能与分代 分 代 类 型 时 间 功 能 缺 陷 第一代 固率型 1958 起搏 竞争性心律失常 第二代 按需型 1967 起搏、感知 起搏器综合征 第三代 生理型 1977 起搏、感知 PMT 逻辑性、频率适应性 第四代 自适应型 90年代 起搏、感知、诊断 价格稍贵 逻辑性、频率适应性 自动适应能力 心脏起搏的进展: 从单腔、双腔起搏发展到三腔、四腔起搏 进入功能自适应时代(起搏器参数) 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发展到治疗心电紊乱(房颤、室颤ICD)和 非心电性心脏疾患(心衰(CRT)、迷走神经介导性晕厥、肥厚型心肌病 ) 永久起搏的适应证 有起搏治疗适应证、而未予起搏治疗的传导阻滞病人: 一年死亡率 50-6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