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生物化学课件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生物化学课件详解

* 第七章 新陈代谢总论与生物氧化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二 生物氧化 一 新陈代谢总论 (一) 新陈代谢的概念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 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 生物小分子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新陈代谢的共同特点: 1. 由酶催化,反应条件温和。 2. 诸多反应有严格的顺序,彼此协调。 3. 对周围环境高度适应。 (二) 新陈代谢的研究方法 1. 活体内(in vivo)与活体外实验(in vitro) 2. 同位素示踪 3. 代谢途径阻断 (三) 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基本规律 自由能:生物体(或恒温恒压)用以作功的能量。在没有作功条件时,自由能转变为热能丧失。 熵:混乱度或无序性,是一种无用的能。 ΔG = ΔH - TΔS 对于 A +B ←→ C +D ΔG°= -2.303RTlgK K=[C][D]/[A][B] (四) 高能化合物与ATP的作用 高能化合物 磷酸化合物 非磷酸化合物 磷氧型 磷氮型 硫酯键化合物 甲硫键化合物 烯醇磷酸化合物 酰基磷酸化合物 焦磷酸化合物 二、 生物氧化 ——生物体内一切代谢物进行的氧化作用。 (一) 生物氧化的特点 1. 在体温、近于中性的含水环境中由酶催化。 2. 能量逐步释放,部分存于ATP。 3. 分为线粒体氧化体系和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二) CO2的生成 生物体内CO2的生成来源于有机物转变为含羧基化合物的脱羧作用。 直接脱羧 CH3CCOOH O CH3CHO + CO2 丙酮酸脱羧酶 (α-脱羧) HOOCC H2C COOH α β 丙酮酸羧化酶 CH3CCOOH + CO2 O O (Β-脱羧) 氧化脱羧 :在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 HOOCCH2CHOHCOOH CH3CCOOH + CO2 NADP+ NADPH + H+ O (三) H2O的生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生物氧化作用和吸入的氧结合生成水。 生物体主要以脱氢酶、传递体及氧化酶组成生物氧化体系,以促进水的生成。 MH2 M 递氢体 递氢体H2 NAD+、NADP+、FMN、FAD、COQ 还原型 氧化型 Cyt递电子体 b, c1, c, aa3 2H+ 2e ? O2 O2- H2O 脱氢酶 氧化酶 1.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 根据接受氢的初受体不同,典型的呼吸链有两种: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2. 呼吸链的组成 3. 呼吸链中传递体的顺序 MH2 NADH -0.32 FMN -0.30 CoQ +0.10 b +0.07 c1 +0.22 c +0.25 aa3 +0.29 O2 +0.816 FAD -0.18 鱼藤酮 安密妥 抑制剂: 抗霉素A 氰化物,CO, 叠氮化合物 (四) 氧化磷酸化作用 ——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 ADP + Pi + 能量 → ATP AMP + PPi + 能量 →ATP 1. ATP的生成 (1)底物水平磷酸化 :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 X~ + ADP → ATP + X P (2)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电子从NADH或FADH2经过电子传递体系传递给氧形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为ATP。 NADH→FMN→CoQ→b→c1→c→a→a3→O2 P P P 3ADP 3ATP P/O比值:在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中,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氧(以克原子计)与所产生的ATP数目的比值。 NADH的P/O=3 FADH2的P/O=2 2. 胞液中NADH的氧化磷酸化 NADH + H+ NAD+ 二羟磷酸丙酮 甘油-α-磷酸 线粒体内膜 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 甘油-α-磷酸 FAD 二羟磷酸丙酮 FADH2 NADH→FMN→CoQ→b→c1→c→aa3→O2 酵解 NADH 草酰乙酸 天冬氨酸 NAD+ 苹果酸 苹果酸 NAD+ 草酰乙酸 NADH 天冬氨酸 NADH呼吸链 苹果酸-天冬氨酸转运NADH系统 3. 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 化学渗透学说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关键因素是质子(H+)梯度和完整的线粒体内膜。 化学偶联学说 形成高能中间产物,促使ATP生成。 结构偶联学说 Ared + Box 2e A*ox +Bred A*ox + ADP +Pi → Aox + ATP *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