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些苦痛,无法省略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27日 16 版)
中国第一代跳水皇后高敏沉寂多年后,首次推出自己的新作《敏?感:人生没有规定动作》,讲述她和很多普通人一样,从逆境中起步,经历被看轻、挫折、苦痛、迷茫、犹豫,在不断面对、拷问和改变自己中,冲出全运会、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等一场场大赛,一步步走上人生的顶峰,成为一代跳水皇后。该书收录了她与困境交锋的不同寻常的经历、思考和体悟。
我的成长和职业生涯与一般人不同,一般人的学习和工作,主要以外物或外界的知识为对象,我始终以自己为对象,不断地去击打自己的身体、意志和心灵,不断折腾、不断发现、不断跳下去、不断爬上来。
世界上很多事情看起来简单,因为你看到的只是过程或结果的一个切面,眼睛的悲哀在于,能看到东西,却永远看不到东西的本质……我开始进入练跳水以来感到没有对手的灰色空间,只能自己和自己较劲,那种孤独感,穿透皮肤,渗入骨头。但是,我始终把指向明天的指南针竖在自己的心里。
在我的运动生涯里,我一共拿到70余枚金牌,包括11次世界冠军、两届奥运会冠军。从1986年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到1992年退役,我包揽了那7年中所有我参加过的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跳水世界杯、世界游泳锦标赛、奥运会跳板跳水的冠军。
这个过程,没那么简单。
坚定的专注,是走向明天的指南针
我专注于已经选择的路。那个时代,因为可以免费游泳,9岁我就开始练跳水。10岁离开父母进入四川省运动队,在国家队大门打开之前,我经历了肘关节骨裂、耳膜穿孔、从十米摔下吐血3个月等一连串的伤痛。
我害怕过,犹豫过,无数次想放弃过。但有一点我始终非常清楚,我在用一生中最有活力的时光练跳水,失去了与同龄人一起疯、一起玩的所有乐趣,失去了父母的疼爱甚至忘记了撒娇,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当我带着伤病训练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在训练中,不尽力,不努力,想偷懒、松懈以获得体力上的短暂轻松,浪费的就是人生中最好的时光。冠军只有一个,不可能每一个运动员都能走到那个位置,冠军有无数看不见的要求和条件,不理解这些要求和条件,永远都成不了冠军。
命运具有变态般的苛刻、精细,它会跟你算到毫发无差。我要成为冠军,就必须克服所有阻碍冠军的因素,就必须在每一个细节上去集中自己的所有力量。
我专注于动作细节。真正的技术、真正的分量在于细节。每一次赛后,我都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动作细节,比10个动作,我会把当年全世界10个动作的最高分全都找出来。如果哪个动作有人得分比我高,那么,这个动作和跳这个动作的人就会被我锁定,成为下一次比赛我要超越的目标。
当我把超越的目标和动作细分到不同对手身上的时候,每一个对手都放大了,我要超越的目标更加清晰可见,我终于知道庖丁是如何解牛的了。
为了准备1986年世界锦标赛,我给自己准备了许多计划:赛前怎么做准备活动;比赛中第几个运动员起跳时我开始做模仿;第几个运动员起跳时我开始走向3米板;预赛和决赛参赛人数不一样,对做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要求也不同,第一天怎么练,第二天怎么练,等等。
我专注于我的每个目标。需要很长时间解决的问题基本都是枯燥的,读书、工作、训练都是如此,但我有我的私房秘密:要在大目标下,给自己设定一些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就像要爬上一棵大树的顶端,这些小目标就是搭建出来的枝杈,顺着这一个个支点,才能爬上顶端。
1986年跳水世界杯结束后,徐教练决定让我好好休息和调整,并取消了接下来的所有国际比赛,因为后面等着我的是一个大目标:“你的下一个目标是奥运会冠军,希望你的手恢复后,能跳过600分。”
那是一个全世界从未有女运动员爬上的顶端。
随着肘关节慢慢恢复,训练和学习越来越苦。早晨6点起床,到晚上做完作业9点半熄灯才能休息。我每天都像机器一样没完没了地转、转、转,每天都要重复地练每一个动作,时间一长,觉得特别乏味。乏味,是对一个人耐力和创造力的极大考验。
怎么样才能在乏味中坚持下去?怎么样才能实现600分的目标?经过几天的苦想,我决定把训练场变成赛场,把每天训练的第一个动作和每一个动作的第一跳都当成比赛。跳之前,我总是把自己融入比赛,假设一些情境,给自己施加压力,尽量让自己进入状态,紧张起来。果然,这一招很灵,每天的训练不再那么单调,变得有意思得多,时间也过得快得多。
那段时间,常常是场地工作人员到馆里,告诉不爱戴手表的徐教练:“7点多了!”有时,餐厅里的年轻师傅们等得不耐烦了,也会来游泳池看我跳水,训练因此多了几个观众,气氛就更足了。
后来回想起这段时间的训练,我才知道这一招直接把训练和比赛嫁接起来了。有时我怎么跳都不能在比赛中跳好,有时我又特能发挥,一到比赛就跳好了。这是为什么?
我像找到了猎物一样,沿着这条线迅速嗅下去:体力好时,怎么跳才能在比赛中发挥,体力不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