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医新研究.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识中医 讲 师:梁进忠 1 Contents 目 录 中医学的概念 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中医的常见知识 Contents 目 录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诊和治疗学方面有新的发展 3.《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纲领 4.《神农本草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载药365种 中医的常见知识 五行 五脏 五官 无色 五位 五季 五志 天干 地支 木 肝 目 青 东 春 怒 主筋 甲乙 寅卯辰 火 心 舌 赤 南 夏 喜 主血 丙丁 巳午未 土 脾 口 黄 中 长夏 思 主肌肉 戊已 辰戌丑未 金 肺 鼻 白 西 秋 悲忧 主皮毛 庚辛 申酉戌 水 肾 耳 黑 北 冬 惊恐 主骨 壬癸 亥子丑 五脏六腑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五脏 肝、心、脾、肺、肾 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十二时辰与经络 子时 23-1 胆经 丑时 1-3 肝经 寅时 3-5 肺经 卯时 5-7 大肠经 辰时 7-9 胃经 巳时 9-11 脾经 午时 11-13 心经 未时 13-15 小肠经 申时 15-17 膀胱经 酉时 17-19 肾经 戌时 19-21 心包经 亥时 21-23 三焦经 中医学阴阳的概念 阴阳归类举例 阴阳学在中医学的应用 Contents 目 录 【外延】 运动的、温热的、明亮的、向外的、上升的、兴奋的…… ——属于阳。 静态的、寒冷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抑制的…… ——属于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相互关联的两个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内涵】 1)阴阳是指宇宙物质世界两种不同性质的气。 2)阴阳是描述相互关联事物特性的一对哲学范畴。 阴阳的概念 阳 天 火 男 昼 上 外 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 阴 地 水 女 夜 下 内 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 阴阳归类举例 阴阳学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用于疾病的诊断 确立治疗原则 归纳药物性能 指导防病养身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就人体部位而言: 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 背部属阳,腹部属阴 四肢外侧属阳,四肢内侧属阴 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 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形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按脏腑功能特点分: 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2、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 凡组织器官和气血津精等具体属性者属于阴,而由这些物质所发挥出的机体功能则属于阳。 机能活动(阳)的产生,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平衡遭到破坏而出现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 阳邪致病则多见阳盛伤津之热证; 阴邪致病则多见阴盛伤阳之寒证。 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则多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 阴精亏损不能制阳,则多致阴虚阳亢的虚热证。 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4、用于疾病的诊断 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其中的总纲,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 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阴阳。 如望诊见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 闻诊听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 问诊口渴喜冷饮者属阳,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者属阴; 切诊脉浮、数、滑、实者属阳,沉、迟、涩、虚者属阴。 5、确立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成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 临床上因阳热太盛耗津伤液者,可用寒凉药治其热;阴寒太盛损伤阳气者,则用温热药物治其寒,即“热者寒之”、“寒者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