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组织素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 钢中马氏体组织观察 马氏体是钢和一些铁合金的重要的基本组织。随着合金种类和成份的变化马氏体的形态和内部精细结构等也跟着变化,这些变化对马氏本的机械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掌握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征并了解影响组织形态的各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近年来,随着薄膜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马氏体的形态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钢中的马氏体组织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但就其特征而言,大体可分为板条群集状马氏体、透镜片状马氏体、蝶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ε—马氏体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板条群集状马氏体和透镜片状马氏体。下面对这两种常见的马氏体形态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其他马氏体形态只作一般介绍。 1.板条群集状马氏体 板条群集状马氏体是在低碳钢、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中生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这种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特征主要是由尺寸大致相同平行排列的板条状马氏体群组成。所以称此马氏体为群集状马氏体(参看图1-61)。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的结果,发现板条内有密度很高的位错,位错密度约为(0.3~0.9)×1012cm-1,为此,有时也称板条群集状马氏体为位错型马氏体(见图1~62)。此外,在板条内的局部地区也有孪晶存在,但数量很少,不是主要的晶格缺陷。板条群集状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是K~S关系,惯习面为(111)γ;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板条群集状马氏体的惯习面是(225)Γ。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板条宽度范围在0.025~2.25μ之间,大多数板条的宽度为0.1~0.2μ之间。相同方向的板条马氏体群之内,相邻板条之间并不严格平行而是以小角度晶界相间,板条群之间以大角度晶界相间。 实验证明,改变奥氏体化温度,即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对板条宽度几乎没有影响,但板条群的大小却随奥氏体晶粒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比大致不变。所以,一个奥氏体晶粒内生成的板条群数目是不变的。 图1-63示意地示出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板条群集状马氏体的分布特点。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包含几个(如图1-63中A、B、C、D等)板条群,在一个板条群内又可以分为几个平行(如图1-63中B那样)的区域。这是由于马氏体形成时,根据K—S位向关系,马氏体在母相奥氏体中可以有24种不同取向,其中能平行生成板条状马氏体的位向有6种,同一种位向转变成的马氏体板条束称为同位向束。数个平行的同位向束即组成一个板条群。一般认为,在一个板条群内,只可能按两组可能位向转变。因此,一个板条群内是由两组同位向板条束交替组成。显微试片经腐蚀后,可在板条群内显现出黑、白不同的色调,同一色调区是由同位向的板条状马氏体束组成。但也有一个板条群大体上由一种同位向束构成(如图1-63中C所示)的情况。一个同位向束是由平行排列的板条所组成(如图1-63中D所示)。在一个同位向束内还混有少量不同位向的板条。若把由一个K—S位向构成的位向束看成基体,那些位向不同的板条多半与基体板条呈孪晶关系。但是,这种孪晶关系与通常体心立方点阵中的孪晶并不相同,它是由相互不同的两种特定的K—S位向转变形成的孪晶,两者的界面是{110}M。 2.透镜片状马氏体 这种形态的马氏体也是铁基合金中出现的一种典型组织,常见于中、高碳钢和含镍量较高的Fe—Ni合金中。透镜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透镜片状,与试样磨面相截得针状或竹叶状,片间互不平行。马氏体一般不能穿过奥氏体晶界或另一马氏体片而继续长大。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当温度稍低于Ms点时先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往往横贯整个奥氏体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分割为两半,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大小受到限制,因此,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先形成 者尺寸较大,愈是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则愈小(如图1-64所示)。 透镜片状马氏体的惯习面是(225)γ或(259)γ,与母相的位向关系是K—S关系或西山关系。透镜片新诗马氏体的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如图1-65所示,其透射电镜组织形态如图1-66所示。 透镜片状马氏体的光学显微组织形态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中脊,其片内的详细细节看不清楚。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马氏体内有许多细线,这些细线是相变孪晶,中间接合部分的带状薄筋是中脊。透镜片状马氏体的重要组织特征之一是有明显的中脊(惯习面为(225)γ的马氏体则无中脊)。关于中脊的本质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它是马氏体转变初期形成的非常薄的区域,宽约0.5~1μ,和其余部分的位向稍有不同,至于中脊宽度和马氏体片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也还不明确。相变孪晶的存在是透镜片状马氏体组织的又一特征,孪晶的面间距大小约为50~10nm,一般不扩展到马氏体的边界上,在片的边沿则为复杂的位错组列。因为片状马氏体的内部亚结构主要是孪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