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腧穴的临床应用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背腧穴的临床应用 背腧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各脏腑皆有以本脏腑命名的背腧穴。背腧穴之名,首见于《灵枢·背腧篇》,并载有五脏背腧穴的名称和位置。《素问·气府论》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脉经》才明确了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等10个背腧穴的名称和位置。此后《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千金方》又补充了厥阴俞,至此背腧穴方才完备。 腧穴均在背部,分布在脊椎的两侧,距脊椎中心线两侧各1.5寸,隶属于膀胱经。膀胱经为阳经,本经的经脉长八尺,是经络中最长的经脉,左右共有六十七穴位,称之为“阳中之阳”。膀胱经因为经络的走向和聚集的位置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经络学认为:“足阳明膀胱经,与其他十一经脉不同,不贯穿于胸腹腔中,而别络却贯穿于胸腹和腹腔,并与心脏发生联系,”可见膀胱经的重要性。腧穴是膀胱经中特有的穴位,这些腧穴均为五脏六腑,在背部的神经反射点,无论是祖国医学,还是现代医学,对腧穴是脏腑神经反射点的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一致的。脏腑之间发生任何病变,身体任何部位出现病痛点,在背部的腧穴当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神经反射点,在这些背腧穴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辨证关系,运用针灸、拔罐、艾灸、刮痧,可直接针对五脏气化功能失调的病机而通调五脏气机,五脏气机条达则气血运行正常,四肢百骸得到营养濡润则疲劳不复。达到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活血化淤的功效。因此,腧穴是治疗疼痛和脏腑病变的最佳选择。运用腧穴治疗,只要确定患病的脏腑,选准背部的有关腧穴,点按有关的腧穴,就能立即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附足太阳膀胱经及背腧穴简介: 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膀胱经。循行部位起于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本经脉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本脉从头顶部分别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分别下行到项部(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一寸五分),到达腰部(肾俞穴),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 本经脉一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委中穴)。另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三寸)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背腧穴位名称: 大杼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祛风解表,疏调筋骨,宣肺降逆。   【主治】:①各种骨病(骨痛,肩、腰、骶、膝关节痛)。②发热,咳嗽,头痛鼻塞。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骨会),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穴位名称: 风门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宣肺解表,疏风清热。   【主治】:①伤风,咳嗽。②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医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穴位名称: 肺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阴清热,调理肺气。   【主治】:①发热,咳嗽,咳血,盗汗,鼻塞。②毛发脱落,痘,疹,疮,癣。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肺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厥阴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疏通心脉,宽胸理气。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咳嗽,胸闷。③牙痛。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包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主治】:①心痛,心悸,胸闷,气短。②咳嗽,吐血。③失眠,健忘,癫痫。④梦遗,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心的背俞穴 穴位名称: 督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作用】:理气宽胸   【主治】:①心痛,胸闷。②胃痛,腹痛。③咳嗽,气喘。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位名称: 膈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宽胸降逆,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   【主治】:①急性胃脘痛,呃逆,噎膈,便血。②咳嗽,气喘,吐血,骨蒸盗汗。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穴   【类别】:八会穴(血会) 穴位名称: 肝俞 [经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作用】:疏肝理气,养血明目,潜阳熄风。   【主治】:①胁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