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素材.doc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素材.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建议 “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它包涵了三个基本要素: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其健康状况不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还将决定其未来能否肩负起接班人的重任。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教育部门、社会以及家庭等虽然对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较为重视,但对另外两方面的健康状况却缺乏足够关注。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障碍。而对农村留守儿童而言,这一问题体现得尤其明显。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自卑等等。一些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现象,致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对小学生,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任务。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健康的小学生心理特征会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这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儿童时期是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已经走出家庭,开始走向社会,他们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主要因素已经由父母转向老师和同伴。这种勤奋感会在儿童与同伴的竞争中得到发展。但与此同时,还包含害怕失败的情绪。或者说儿童经历了过多的失败,前一阶段的发展还没有为本阶段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这一切都会使儿童产生一种“对自己和自己任务的疏远”——自卑感。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矛盾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教师在儿童发展的这一阶段应起到重要的作用,敏感、教导有方的教师会有助于学生勤奋感的形成和自卑感的消除。所以,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特别重要,关系到一个人一生勤奋感的发展。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有研究表明,儿童少年的人格类型受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样,小学儿童的行为和思想也会影响父母,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都在增长,无形中也会影响父母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农村的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水平。 由于城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差别等历史原因和当今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给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致使农村地区,出现了“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一项抽查数据显示,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常常有被遗弃的感觉,他们缺乏自信,害怕别人同情的眼光;他们强烈渴望父母亲情,但又无法得到满足;对于贫困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往往只能满足最低的上学需要,他们在学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而是为了呆在学校里,等长到一定年龄后外出打工。有的为了学习也处在“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苦读状态。因此,他们的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担心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严实地封闭起来,甘心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2、嫉妒。留守儿童强烈渴求得到父母的爱,当他们看到周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而自己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进而由羡慕发展到怨恨、甚至嫉妒他人;有的贫困儿童则盼望得到与其他儿童一样的学习条件,而这又不可能实现的,于是他们心理难免会失去平衡,为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