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
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
患者教育
痤疮治疗
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
目录
痤疮疾病概述
痤疮维持治疗
痤疮局部治疗
痤疮系统治疗
痤疮丙酸杆菌等通过天然免疫、获得性免疫及直接诱导炎症发生
Toll样受体(TLR) 诱导促炎症因子尤其是IL-1α等释放
获得性免疫反应放大了炎症过程,导致炎症因子释放及中性粒细胞聚集
毛囊壁断裂,毛囊中的脂质、毛发等物质进入真皮,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痤疮发病过程
痤疮发病过程
轻度(I级):仅有粉刺
中度(Ⅱ级):炎性丘疹
中度(III级):脓疱
重度(Ⅳ级):结节、囊肿
1
2
3
4
痤疮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和4级
痤疮严重程度分类
严重程度
临床表现特点
I度(轻度)
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
II度(中等度)
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疱,但局限于颜面
III度(重度)
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IV度(重度-集簇性)
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
患者教育
痤疮治疗
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
目录
痤疮疾病概述
痤疮维持治疗
痤疮局部治疗
痤疮系统治疗
痤疮患者教育
限制辛辣甜腻等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生活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长期接触电脑、曝晒等
注意面部皮肤清洁、保湿和减少皮脂分泌
选择清水或合适的洁面产品,但不能过分清洗
可配合使用功效性护肤品,以维持和修复皮肤屏障功能
对于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配合必要的心理辅导
忌用手挤压、搔抓等,以免皮肤细菌感染
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
患者教育
痤疮治疗
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
目录
痤疮疾病概述
痤疮维持治疗
痤疮局部治疗
痤疮系统治疗
痤疮分级及联合治疗
患者教育
痤疮治疗
中国痤疮患者推荐治疗方案
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4修订版)
目录
痤疮疾病概述
痤疮维持治疗
痤疮局部治疗
痤疮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外用药物
1.外用维A酸类药物
2.过氧化苯甲酰
3.外用抗生素
4.二硫化硒
5.其他外用药物
1.外用维A酸类药物
外用维A酸类药物常会出现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紧绷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长可逐渐消失。建议低浓度或小范围使用,可在皮损处及痤疮好发部位同时应用。每晚1次,避光。疗程通常需8~12周或更长
作用机制:
调节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溶解微粉刺和粉刺
抗炎
控制炎症后色素沉着,改善瘢痕
增加药物的皮肤渗透性:与抗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
不良反应
疗程
外用维A酸类药物
第一代:
0.025%~0.1%全反式维A酸霜或凝胶
异维A酸凝胶
第三代:
0.1%阿达帕林凝胶
阿达帕林在耐受性和安全性上
优于全反式维A酸和异维A酸。
常用药物:
1
2. 过氧化苯甲酰
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敏感性皮肤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耐药的发生,如患者能耐受,可作为炎性痤疮的首选外用抗菌药物之一
可单独使用或联合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外用抗生素
作用机制:
3. 外用抗生素
常用药物:
红霉素
林可霉素及其衍生物克林霉素
氯霉素或氯洁霉素
夫西地酸乳膏
易诱导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故不推荐单独使用。建议和过氧化苯甲酰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联合应用
4. 二硫化硒
抑制真菌、寄生虫及细菌,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用法为洁净皮肤后,将药液略加稀释均匀地涂布于脂溢显著的部位,3~5 min后用清水清洗
5. 其他外用药物
5%~10%硫磺洗剂
5% ~ 10%水杨酸乳膏或凝胶
抑制痤疮丙酸杆菌
轻微剥脱及抗菌作用
局部治疗:非药物治疗
化学疗法:果酸治疗
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激光疗法
粉刺清除术:粉刺挤压器
囊肿内注射:醋酸曲安奈德混悬剂+1%利多卡因
化学疗法
治疗方案:浓度20%、35%、50%、70%的甘醇酸,每2~4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视患者耐受程度递增果酸浓度或停留时间。
果酸治疗后局部可出现淡红斑、白霜、肿胀、刺痛、烧灼感等,均可在3~5 d内恢复。如出现炎症后色素沉着则需3-6个月恢复。治疗间期注意防晒。
果酸
降低角质形成细胞的粘着性
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
调节皮脂腺的分泌
刺激真皮胶原合成
增加及促进组织修复
其他治疗
光动力疗法(PDT): Ⅲ级和Ⅳ级痤疮,特别是伴有脂肪肝、肝功能损害或高脂血症的痤疮患者。
激光疗法:
炎症性皮损:1320nm激光、1450 nm激光和1550nm激光
痤疮瘢痕:非剥脱性点阵激光(1440nm、1540nm 和1550n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