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敦煌莫高窟 甘肃敦煌莫高窟鸣沙山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佛像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佛像脚踏祥云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佛像 魏晋多战乱,厚葬之风收敛,许多皇帝不起陵寝,尽量将墓葬隐藏起来。 东晋十一帝中,九帝“阴葬不起坟”,只孝宗起坟,不过一丈六尺而已。 十六国时北方民族豪酋多沿用其“潜埋”原习,不起陵寝。 2.3.4 陵墓建筑 一 魏晋十六国墓葬 2.3.4 陵墓建筑 二 南北朝墓葬 南北朝社会稍安定,陵寝制度有所复兴。 从北魏开始,堆坟多起来,重新开始在墓中绘制壁画,与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有关。 南朝帝王陵墓集中在南京,丹阳。 最大特点在神道两侧有对称的石兽——辟邪。 2.3.5 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1 建筑材料与技术 砖、瓦——产量与质量提高 ——砖墓、砖塔 金属材料——运用 ——装饰(塔刹铁链、门上金钉) 建筑材料: 建筑技术: 木结构技术——木塔 砖砌散水——砖 覆盆、莲花瓣——柱础 覆盆式柱础 莲花式柱础 2.3.5 建筑材料、技术和艺术 2 建筑艺术 装饰性花纹——建筑、工艺美术(莲花、卷草文、火焰纹应用最广) 茁壮、粗壮、略带稚气——浑厚而带巧丽、刚劲而带柔和 建筑艺术: 莲花纹 卷草纹 火焰纹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220年~589年) 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社会发展缓慢,建筑只是两汉的延续; 晋室南迁,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崛起; 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石窟、佛像、壁画)的发展; 建筑艺术:质朴(汉朝)——成熟、圆淳。 背景 1. 邺城 2.3.1 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发展背景 1.春秋时期齐桓公——筑邺城 2.魏文侯封邺——魏国陪都(西门豹治邺) 3.曹操王城——三国时代魏文帝迁都洛阳 4.后赵——沿用曹魏布局——重建邺城 5.公元534年——东魏自洛阳迁都邺 1. 邺城 2.3.1 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发展背景 6.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东魏——邺为都城 7.公元580年,北周宇文泰的外甥尉迟迥据邺反抗杨坚失败——邺城被焚毁。 8.魏王曹操、后赵、前燕、东魏、北齐先后在此建都 2. 洛阳 2.3.1 城市建设与宫殿建筑 东周、东汉、魏、西晋、北魏——都城 魏洛阳运用邺城的规划原则和手法。 纵轴大街(铜驼街),北宫南墙正门→都城南墙正门,邺城正宫门前的纵轴大街,全城秩序井然。 铜驼街北端,宫门外九尺高的铜驼和其他铜兽,城市雕塑,强调了此街的重要性。 三涂道路,沿用汉制,中间御道,城门三道,平时“闭中,开左右出入” 3. 建康 发展背景 1.东吴——建业 2.东晋——建康(江苏南京市) 3.城址——东依钟山,北枕玄武湖,东南有青溪水、秦淮河环绕,“龙盘虎踞” 4.朝都——东晋、宋、齐、梁、陈 3. 建康 建康宫殿彻底摆脱汉洛阳分建南北二宫,一座宫城。 纵轴大街:大司马门——宣阳门(都城正门)——朱雀门(秦淮河北岸)超过七里。 横轴大街,在大司马门前与纵轴大街相交,东西连接都城东门建阳门和西门西明门。 纵轴大街两侧列建官署。东吴以后,北方士族外迁,南朝人口超百万,居民区向秦淮河两岸发展。 整个健康实际上三环相套,对以后各代都城三城相套的规划产生巨大的影响。受地形所限,除宫殿前后中轴一带,其他区域不像北方城市那样规整,不规则布局。 1. 住宅 2.3.2 住宅与园林建筑 魏晋南北朝 1.建筑 庑殿式屋顶 鸱尾(鸱吻) 2.围墙——连排棂窗 3.走廊——走廊包绕庭院 庑殿 庑殿——单檐 庑殿——重檐 鸱尾 鸱尾 棂窗 1. 住宅(家具) 北方,西北少数民族内迁,佛教的普及,影响家具 汉:席地跪坐,空间低矮 西域“胡俗”垂足而坐,高足家具,室内空间增高。 高型坐具开始出现,垂足而坐,凳,筌蹄,胡床,椅子。 两晋南北朝时期,低型家具继续发展,高型家具开始萌动,吸收,融合。 2. 园林 秦汉时期——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 魏晋南北朝——大力发展 私家宅院和郊区别墅兴起——皇家园林转变为对自然美追求 代表园林——北魏洛阳华林园、梁江陵湘东苑等 2. 园林 魏晋士人园林:真正确立自然山水园的形态。山水成为此时园林最重要的自然景观。 南朝园林中常以石造假山,石不仅用作造山材料,还获得了独立的赏玩价值。 水:必不可少的构成,水的类型,沼,池,海,湖,泉,还有涧,瀑,渠,井城洫,鱼池等。水体与山、石结合,处理方法趋于多样。 园林建筑注意到与周围山、水等自然景观的关系。多样的建筑,如殿、堂、楼、观、阁、榭等,与山水配合,极大丰富了景观,建筑之间连有飞阁驰道。 佛教建筑“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