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胶体化学
* * * * * 乳化剂有以下几种: 12.7 乳状液(Emulsion) ①合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应用普遍,非离子型的近年发展很快。 ②天然或合成高分子:动植物胶、聚乙烯醇等 ③天然产物:磷脂类(卵磷脂)、纤维素等 ④固体粉末:二氧化硅、碳酸钙、炭黑等 2、乳化剂(Emulsifying agent) * 12.7 乳状液(Emulsion) 乳状液属于高分散系统,系统的界面吉布斯函数值很高,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乳化剂的加入起到了稳定作用,作用机理是什么? ①降低界面张力 ②形成定向楔的界面 ③形成扩散双电层 ④界面膜的稳定作用 ⑤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3、乳状液的稳定性 * 12.7 乳状液(Emulsion) 乳状液的去乳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乳状液有两种类型:油包水和水包油。在一定条件下这两类乳状液可以相互转化。在变型过程中,很难区分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遇到如何破乳的问题,例如三次采油中得到原油为乳状液,在加工前必须出去乳化水,否则设备会严重腐蚀。 4、乳状液的转型与破乳(Demulsion) * 12.7 乳状液(Emulsion) 5、微乳液(Microemulsion) 通常所说的乳状液一般是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有人称之为“宏乳状液”(Macroemulsion)。1943年,Schulman等人往乳状液中滴加醇,制得透明或半透明,均匀长期稳定的体系。 微乳液是由不相混溶的油、水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如醇类) 自发形成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低黏度的(流动性好)、热力学稳定系统。 * 12.7 乳状液(Emulsion) 微乳液与乳状液有本质区别:热力学稳定性 5、微乳液(Microemulsion) 微乳液有三种类型:O/W、W/O、双连续相 O W 微乳液随含盐量的变化情况:W/O=1:1(V/V) * 12.7 乳状液(Emulsion) 5、微乳液(Microemulsion) 微乳液的性质 ①光学性质:澄清、透明或半透明。 ②颗粒大小:颗粒一般小于0.1 ?m,分散度窄。 ③超低界面张力:微乳液与油或水的界面张力可达到10-6?10-2 mN/m。 * 12.7 乳状液(Emulsion) 5、微乳液(Microemulsion) 微乳液的应用 ①化妆品(Cosmetic):油溶性或水溶性的,微乳化后不仅外观透明,还有利于各种有效成分发挥其功能。一些需要透皮吸收的成分,因微乳粒子小于乳液而更容易被吸收。 ②液体上光剂:传统的上光蜡要求抛光,实质是通过摩擦生热使蜡融化得到平整光亮的外观。微乳型上光剂无须抛光。 * 12.7 乳状液(Emulsion) 5、微乳液(Microemulsion) 微乳液的应用 ③干洗 (Dry cleaning) :W/O型微乳进行干洗可除去油溶性的、水溶性的和尘土、烟灰等污垢。 ④三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 :超低界面张力,可降低油在地下岩石上的附着力,但受技术和经济的制约。不过,三次采油势在必行,因为三次采油采收的是残存于油层中多达60%以上的原油。 * 12.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 104 的物质称之为高分子或大分子,主要有: 天然大分子:如淀粉、蛋白质 、纤维素、核酸和 各种生物大分子等。 人工合成大分子:如合成橡胶、聚烯烃、树脂等。 合成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如,光敏高分子、导电性高分子、医用高分子和高分子膜等。 * 12.10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渗透压和粘度 高分子溶液、憎液溶胶、小分子溶液比较 * 1.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由于聚合度不同,因而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是不同聚合度的同系物的混合物。所以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指的是它的平均值。 ①数均相当分子质量 * 1.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质均分子相对质量 ③Z均相对分子质量 * 1.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④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 1.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高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平均分子量的大小关系: 习惯上用 表示聚合物的分散性。 测定方法 平均分子量的意义 冰点降低法、沸点升高法 数均分子量 渗透压法 数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 质均分子量 超离心法 Z均分子量 粘度法 粘均分子量 * 1.高分子溶液的渗透压 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 高分子溶液渗透压偏离范特霍夫渗透压公式, 原因:溶质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和溶剂化效应。 渗透压公式 式中 A2为第二维里(Viria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坑支护内支撑梁拆除施工方案.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课件(整套)教学PPT(2024年秋-新教材).pptx VIP
-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教学课件(整套)PPT(2024秋-新教材).pptx VIP
- GBT6058-2005 纤维缠绕压力容器制备和内压试验方法.pdf
- GB╱T 23711.1-2009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电火花试验方法.pdf
- 7m焦炉推焦车的结构特征.pdf
- 研发领料单模板.docx VIP
- 辽宁省技工学校审批表.doc VIP
- GB 26501--2011 氟塑料衬里压力容器 通用技术条件.pdf
- 施工放样报验单.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