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新设计 简易通】(浙江专用)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考练大冲关 专题7 地壳运动规律 (含解析)
专题7 地壳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点分布表
考 点
题 号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地壳物质循环
5、6
内力作用
1、7、10、11
12
外力作用
2、3、4、8、9
13
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44分)
(2013·浙江宁波一模,20~21)下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回答1~2题。
1.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2.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被A、B岩层覆盖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D.下陷侵入D、E岩层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褶皱先发生,P1断层切穿上覆的沉积岩B,断层发生在沉积岩B形成之后,而P2没有切穿沉积岩B,断层发生在沉积岩B形成之前,故A项正确。第2题,断层P2右侧岩层为背斜,其顶部缺失是由于外力的侵蚀,C项正确。
答案 1.A 2.C
(2013·浙江五校一模)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20世纪80年代,人们在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交界处(36°N,112°W)发现了波浪谷,它是在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它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目前,美国波浪谷景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结合材料及图甲、图乙,回答3~4题。
3.我国波浪谷的成因与美国波浪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省区有波浪谷分布的是 ( )。
A.福建省 B.陕西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吉林省
4.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浪谷分布区明显体现了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塑造,基本没有内力作用的影响
B.波浪谷地区的红色砂岩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因此图乙的做法可以大力倡导
C.波浪谷分布的地区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
D.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波浪谷分布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以上省区中只有陕西省位于该气候区,B项正确。第4题,波浪谷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湖相沉积期、上升剥蚀期、景观形成期,所受地质作用分别是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和外力侵蚀,故波浪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图乙做法会造成植被破坏,不宜大力倡导,B项错误。波浪谷是以内陆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沉积地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地方,C项正确。美国限制进入景区的游客数量,是为了保护旅游资源,D项错误。
答案 3.B 4.C
(2013·浙江衢州一模,6~7)读下图,回答5~6题。
5.有关甲、乙、丙、丁所对应的岩石及成因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花岗岩,与①的作用强度有关
B.乙——大理岩,与④的作用强度有关
C.丙——玄武岩,与②的发生直接有关
D.丁——石灰岩,与③有关
6.图中所示的物质循环是 ( )。
A.生物循环 B.水循环
C.大气环流 D.地壳物质循环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知,丁为岩浆喷出冷却形成的喷出岩(如玄武岩),与③有关;甲为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的沉积岩(如石灰岩),与①的作用强度有关;丙为岩浆侵入冷却形成的侵入岩(如花岗岩),与②的发生直接有关;乙为变质岩(如大理岩),与④的作用强度有关。第6题,岩石及岩浆之间的相互转换属于地壳物质循环。
答案 5.B 6.D
(2013·浙江十校联合体期始,12) “大洋一号”第22航次自2010年12月8日从广州起航,历时369天,经历了9个航段,航程64 162海里,于2011年11月1日上午9:30返回青岛,完成我国最大规模环球大洋科考,下图为此次科考的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7.本次科考发现了16个海底热液区,黑色热液能直立向上形成约3至4层楼高的“黑烟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热液区最可能位于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海岭 D.深海平原
解析 热液是海底喷发的岩浆,岩浆喷发一般在板块的交界处,海底板块交界处的地貌可能是海岭。
答案 C
(2013·浙江嘉兴一模,8)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某东西延伸的地质、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题。
8.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解析 古老基底为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等,属于变质岩,经历过变质作用;基底形成之后,有花岗岩脉,说明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贯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专题1 地形、气候与河流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专题2 人口、资源与环境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专题3 经济、文化与生活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0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2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1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3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6章 认识跨省区域 走向世界的中国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4章 认识省级区域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 【全程复习】2014届中考地理 第15章 认识省内区域综合检测(含解析) 鲁教版.doc
最近下载
- 皮肤念珠菌病念珠菌病-洞察与解读.pptx
- 荨麻疹型药疹药疹-洞察与解读.pptx
- DB5305T 78-2022保山市牛油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DB53_T 1089-2022鳄梨品种'哈斯'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 DB5308T 60—2022鳄梨(牛油果)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 T_YNRZ 016-2023 油梨(牛油果)育苗技术规程.docx VIP
- 酸化茶园炭基土壤改良剂施用技术规程.pdf VIP
- 化脓性腱鞘炎腱鞘炎-洞察与解读.pptx
- 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课件-以优异成绩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专题课件.pptx VIP
- DB3502T 140-2024牛油果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