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相 平 衡 7.1 相平衡的判据与相律 7.2 汽液平衡相图 7.3 汽液平衡的计算 7.4 液液平衡 7.5 气液平衡 7.6 习题计算 7.1 平衡的判据与相律 一.? 物系达到平衡的条件 由平衡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当物系达到平衡时,物系就处于动态平衡,这时候质量传递的变化量等于零,而物系中各个热力学性质的变化量在相对的物系条件下也等于0。也即: 二.? 相平衡的判据 相平衡的判据,较常用的有三个 7.2 汽液平衡的相图 一.??? 二元体系的P-T图 1.混合物的临界现象 混合物的临界点的特征表现为: (1)Cm点处,汽液两相差别消失(这一点与单组分临界点一致) (2)Cm点不一定对应于两相共存时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与单组分临界点不一致) (3)Cm点随组成变化。 “临界点包线”。 2.逆向凝聚现象 两种情况: 一种是等温逆向凝聚, 另一种是等压逆向凝聚。 (1)等温逆向凝聚现象 (2)等压逆向凝聚现象 3.逆向凝聚现象的意义 逆向凝聚现象在石油工业有很大的用途。开采石油时,地下压力很高,油喷时间长,若压力发生变化,油气出来的多,液油出来的少。一般油井温度变化不大,因而老油井往往采用往井中注水的办法,使其处于逆向凝聚区,提高油产量。 二.???低压下互溶体系的汽液平衡相图 对理想溶液(或拉乌尔定律)产生偏差的情况有四种。 7.3 汽液平衡的计算 高温低压下,构成物系的组份,其分子结构差异较大。低压下的非轻烃类,如水与醇、醛、酮……….所组成的物系就属于这一类。 2.VLE计算的基本问题: 3.VLE计算的理论基础式 VLE常用判据 (2)由活度定义式计算 二.低压下VLE的计算 1.完全理想体系(物理化学讲过) 2.化学体系 对于低压高温的体系,当其组成体系的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差异较大时,汽相可以看作是理想气体,但其液相由于分子间作用力差异较大,因而不能看作是理想溶液。对于这类体系,称为化学体系. 三.??? 加压下的VLE计算 2.????? 理想体系 四.??? 高压下VLE计算 五.??? 闪蒸计算 闪蒸计算也是通过汽液平衡比来进行计算的。如果混合物处于泡点和露点之间则必然会形成两相。 计算步骤: 六.??? 汽液平衡数据的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汽液平衡数据的可靠性可用热力学方法进行检验,检验的基本依据,就是G-D Eq。 1.????? G-D Eq 一般形式 7.4 液液平衡 一.? 溶液的稳定性 二元体系形成两液相的条件应服从热力学稳定性的原理。 判断溶液的稳定性,可以先以位能为例来说明物系稳定的概念。 下图是具有位能Ep的球处于平衡的三种状态。 二.? 液液平衡准则及计算 若有两个液相(用α和β表示)除两相的T,P相等外,还应满足液液平衡准则: 7.5气液平衡 气液平衡与前述的汽液平衡的区别是: 汽液平衡的平衡温度均低于体系中的任一组分的临界温度,体系中各组分均是可凝性组分。 气液平衡是指常规条件下的气态组分与液态组分之间的平衡关系。气液平衡中,体系中至少有一组分是非凝性气体,平衡温度高于体系中某一组分的临界温度。 常压下的气液平衡,又称为气体的溶解度,即主要讨论液相中气体的溶解度,此液相可以使单一溶剂,也可以是混合溶剂,由于液相中气体的含量明显增加,需要同时考虑气相与液相的组成,计算气液平衡方法与汽液平衡趋向一致,采用状态方程来描述。 7.5.1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如果将溶质气体与液体溶剂置于密闭的容器中,使其保持高于气体临界温度的某一温度下,则溶质气体逐渐溶解于液体中,经一段时间后,最终达到饱和,形成气液平衡。此时溶解于液体溶剂中的溶质浓度称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Henry定律 高压下,由于气体不能假定为理想气体,对于亨利定律的表达式进行修正,即把气相中溶质的分压换成溶质的逸度 7.6习题计算 例7-1 丙酮(1),乙腈(2)和硝基甲烷体系可按完全理想系处理,各组分的饱和蒸汽压方程 式中蒸汽压单位为kPa,温度单位为℃。 例7-5 等温闪蒸计算 2)作某一点(组成x1)的切线,交纵轴于a,b两点 其步骤为: 1) 作出 ~x1曲线 b a 0 1 x1 恒T或恒P 将(7-29)式和(7-32)式代入上式,整理后,得: (7-35) (7-36) 3)将计算出的γ1和γ2与实验值相比较。 在可逆平衡(b)时,不论球的位置如何变化,Ep却不会变化,总保持为一个定值。 (b) 可逆平衡 基准面X Ep Ep Ep 在不稳定平衡(a)时,球处于山之巅峰,虽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