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学案.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生药有效成分的累积规律 1. 有效成分的累积规律 一般情况:生长时间长,次生产物累积多。 2.生育对植物有效成分的积累 第二节 生药的采收期 孙思邈《千金方》云:“早则药势未成,晚则盛时已歇。”《千金翼方》也谓:“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 人参皂苷以八月份含量最高,麻黄生物碱秋季含量最高,槐花在花蕾时芦丁含量最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以七月至八月中花蕾出现前为高峰,故槐花、青蒿均应在开花前采收为好 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有效成分总含量最大时为适宜采收期。 有效成分总含量=单产量×有效成分百分含量 二 生药一般采收原则 根和根茎类 宜在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初春发芽前采收。 叶和全草类 宜在花蕾将开放或花盛开的植物生长最旺盛时采收。 树皮和根皮 树皮多在春夏之交采收,根皮多在秋季采收。 花类 花刚开放时采收。 果实和种子类 果实宜在成熟时才收,种子宜在完全成熟后采收。 4. 采收原则和注意事项 ——合理采收 第二节 生药的产地加工 产地加工:在产地进行初加工,如清洗、修整、干燥等。 1.蒸煮烫:含淀粉、粘液或糖类多的生药。 2. 发汗: 3. 干燥 含苷类或生物碱:50-60℃。 含维c:70-90℃迅速干燥。 含挥发油:35 ℃以下。 远红外、微波。 第三节 各类生药的贮藏于保管 一、 生药的防霉 霉菌的适宜条件:25 ℃左右,空气中水分85%以上或生药含水15%以上。 防止方法:控制湿度、温度。 空气:65-70% 生药:低于安全含水量,15%以下。 二、 生药的防虫 蛀虫的适宜条件:18-32 ℃左右,空气中水分70 %以上或生药含水13%以上。 防止方法:控制湿度、温度、物理防治。 暴晒、烘烤、低温、密封、磷化铝、低氧。 三、生药的变质情况 变色 泛油 四、生药的贮藏 17 ℃或36 ℃ 生药含水8-13%,空气湿度70% 传统经验 石灰缸存贮 对抗存贮 自然干燥 新技术 气调贮藏、除氧剂、核辐射 一、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二、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 三、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四、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现代 1.春秋战国至汉以前 《五十二病方》 提出了“止血者燔发”,收载有“炮、炙、 燔、煅、熬”等炮制术语。 《黄帝内经》《灵枢篇》和《素问篇》 “治半夏”,“治”即修治,也就是加工炮制 “燔治”“角发”是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2. 汉 《神农本草经》(365种)、《金匮玉函经》、《金匮要略方论》、《伤寒论》 炮制特点: (1)由净制、切制--改变药性。如炮附子、炙厚朴、蒸大黄等 (2)总结炮制理论 如《神农本草经》指出的“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当用相须、相使者良,勿用相恶、相反者。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不尔,勿合用也 ” 3.魏晋南北朝--《雷公炮炙论》(雷敩)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1)形成了炮制通则 (2)产生新的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总结了当时炮制成就、 创建了炮制新方法、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载药300种。 4.唐代--《唐本草》 《备急千金药方》 (1)炮制技术进一步发展,品种不断增加 (2)列入了法定制药范围 《新修本草》 作蘖法-发芽法,作豉法-发酵法,作大豆黄卷等。 5.宋代 (1)制药技术与品种更为丰富 (2)作用扩大 (3)使法定制药标准更丰富 《证类本草》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宋代第一部国家成药规范,(类《药典》),依法炮制,法定了制药标准。 《苏沈良方》:古代提炼激素的开始。 1.金元时期 (1)注重药物炮制前后的功效比较 (2)注重药物辅料的作用 张元素《珍珠囊》 “酒浸行经,止中腹痛” 王好古《汤液本草》 “生泻熟补”,首乌 葛可久《十药神书》 炭药止血“十灰散” 2.明代 (1)炮制技术有较大进步 (2)炮制理论有显著建树 《本草蒙荃》陈嘉谟 “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酒制升提,姜制发散,盐制入肾仍仗软坚,醋制入肝且资助痛……。” 第二部炮制专著 载药439种 ①归纳和总结了雷敩炮炙十七法 ②提出药物贮藏保管之法,并提出炒炭存性的观点。 1.清代 《修事指南》张仲岩 第三部炮炙专著,载药232种 “炙专取中和之性,炒专取芳香之性” “分制合用”的新型制品流行,如黄柏,盐水炒、生晒、酒炒后合用。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