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毕业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区毕业设计

资源开发学院 毕业实习报告 题目: 采区设计 实习单位:专 业:班 级: 姓 名:学 号:指导教师: 前言 煤矿开采毕业设计是煤矿开采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成绩的最终考核,其目的是使学生深入认识矿井各个生产系统和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科技资料和生产技术经验的能力;进一步训练撰写技术文件和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 矿井采区设计是一个涉及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机械、矿井通风与安全、矿山环保等诸多技术科学的系统工程,虽然本次设计题目中存在一些理想化的条件,但是通过这次设计,我已经基本掌握了矿井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搜集、整理、运用科技资料和生产技术经验的能力,提高了撰写技术文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了良好的铺垫。 本次设计就是在郑煤集团超化煤矿实际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收集到的矿井生产图纸和数据,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作了一些改动后,对矿井做的初步设计。其主要内容包括: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井田开拓;准备方式;矿井提升运输和排水;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矿山环保等七个方面。本设计以《毕业设计论文大纲》为依据,按照《安全规程》的要求,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老师的精心指导而完成,由于本人知识结构的限制和设计能力有限,设计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审阅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 矿井概况 5 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 5 1.1.1自然环境 5 1.1.2地层 6 1.2、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 6 1.2.1开采水平的确定 7 1.2.2井田开拓的方案比较 7 1.3、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 10 1.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14 第二章 开采技术条件 15 2.1、采区的位置 15 2.1.1位置 15 2.1.2范围 16 2.1.3交通 16 2.2、构造 16 2.3、 煤层、煤质和煤类 18 2.3.1煤层 18 2.3.2煤质 18 2.3.3煤类 19 2.4、顶底板岩性 19 2.5、矿井工业储量 19 2.5.1边界煤柱 20 2.5.2断层保护煤柱 20 2.5.3工业广场煤柱 21 2.5.4保护煤柱总量 21 2.6、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2.6.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的确定 21 2.6.2井田特征和井型校核 22 2.7、其他开采条件 23 2.7.1瓦斯 23 2.7.2煤尘爆炸性 23 2.7.3煤的自燃倾向 23 2.7.4地温 24 2.7.5水文地质 24 第三章 采煤方法的选择 26 第四章 采区巷道布置 27 4.1、采区走向长度的确定 27 4.2、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以及煤层和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和接替顺序 28 4.3、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原则 28 4.4、井筒 29 4.5、井底车场 32 4.6、基本巷道断面 33 4.7、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的设定 34 4.8、采区生产系统 35 4.9、 确定大巷运输方式 36 4.10、带区硐室 39 第五章 回采工艺设计 40 5.1、采煤方法的选择 40 5.2、工作面长度的确定 40 5.3、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40 5.4、采煤工艺设置 41 5.5、采煤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3 5.6、采煤工作面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 44 第六章 安全 45 6.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45 6.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46 6.3 煤层自燃的防治措施 47 6.4 火灾及自燃发火灭火 50 6.5矿井热害的防治措施 50 6.6、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52 6.7、水灾的防治措施 53 6.8、避灾路线及安全出口 53 第一章 矿井概况 1.1、矿井地形、地貌、地物 1.1.1自然环境 区内地形起伏不平,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总体西南高、东北低。地面高程最高在南部归心寨处300.4m,最低在东边陈家窝处155.5m,相对高差144.9m。 本区地貌成因类型属构造剥蚀地貌,地貌单元为丘陵。区内基岩裸露平面积约占勘查区总平面面积的10%,其它大部为第四系松散堆(沉)积物所掩盖,因此本区也可称为松散层半掩盖区或基岩半裸露区。 本区水系属淮河流域。区内无水库和常年性河流,仅有一条的季节性河流-麻河在雨季从矿区西南向东北穿过矿区中部流入矿区

文档评论(0)

sh41257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