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7级硕士学位业论文(初稿)
2007级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河 北 大 学
荀子圣人论思想研究
学 院(中心):政法学院
学 科、专 业:中国哲学
研 究 方 向 :中国古代哲学
指 导 教 师 :李振纲 教授
研 究 生: 张 伟
2010年6月
摘 要
荀况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ABSTRACT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其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2章 圣人之演变 ………………………………………
2.1 “圣人”之探源……………………………………………………
2.2 孔孟荀圣人观……………………………………………………
2.2.1 孔子“德业兼备”圣人观……………………………………
2.2.2 孟子之“圣人可学”观…………………………………………
2.2.3 荀子之“人人皆可为圣”………………………………………
第3章 圣人之境………………………………………………
3.1 圣人之道……………………………………………………
3.1.1 荀子的道德修养论…………………………………………
3.1.2 “圣人者,道之极也”………………………………………
3.2 圣与天………………………………………………………
3.2.1 天人之辨……………………………………………………
3.2.2 明于天人之分………………………………………………
3.2.3 天人相参……………………………………………………
3.2.4 制天命而用之………………………………………………
第4章 圣人之修…………………………………………………
4.1 圣与学………………………………………………………
4.1.1 “学不可以已”……………………………………………
4.1.2 学以为圣…………………………………………
4.2 圣与性……………………………………………………..
4.2.1 性伪之分……………………………………………………
4.2.2 性恶论………………………………………………………
4.2.3 孟荀人性论的异同…………………………………………
4.3 圣与礼…………………………………………………………
4.3.1 荀子语境中“礼”的特点…………………………………
4.3.2 荀子“隆礼”……………………………………
4.4 解蔽与成圣…………………………………………………
4.4.1 “缘天官”…………………………………………………
4.4.2 解蔽………………………………………………
第5章 圣人之治………………………………………………
5.1 礼法之治………………………………………………………
5.1.1 礼法合用……………………………………………………
5.1.2 王道与霸道…………………………………………………
5.2 正名之治……………………………………………………….
5.2.1 “制名以指实”………………………………………………
5.2.2 “明分使群”…………………………………………………
5.3 礼乐之治………………………………………………………
5.3.1 “乐者,乐也”………………………………………………
5.3.2 “乐合同,礼别异”……………………………………………
结语:圣人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和谐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第1章 绪 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课题来源
通过对中国哲学的学习研究,我渐渐对先秦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李振纲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对《荀子》的研读,并反复思考、归纳,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对荀学有了一定的掌握。
荀况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家的长处,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涉及到哲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及在线模拟考试.docx VIP
- 加油站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预案.docx VIP
- 厂房施工方案.doc VIP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解析.pdf VIP
- 术后快速康复(ERAS)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51页】.pptx VIP
- 2020指导青年教师总结计划.docx VIP
- 2025年保安员(初级)考试模拟100题及在线模拟考试(100题,含答案)完整版.pdf VIP
- 加油站气象灾害综合应急预案 2024.pdf VIP
- 学堂在线《算法设计与分析》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2蓝天救援队队员管理制度汇编(详细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