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的生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孢菇的生产

  一、临汾市尧都区 初秋时节,天高气爽。站在临汾市尧都区贺家庄村的山头放眼望去,半山沟的山壁上,每隔几米就镶嵌着一个红顶蓝边的窑洞口,顺着硬化的道路延伸到沟底,煞是壮观。随便走进一孔土窑洞,凉风扑面而来,一枚枚白蘑菇在地上摇头晃脑,好似在向客人频频致意。原来这些整齐美观的小窑洞,是专门为培养双孢菇建成的“山间别墅”。 据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吉敬敏介绍,经过7年时间的努力,贺家庄村已发展土窑洞双孢菇210组,一半以上的农户有了自己的双孢菇窑洞,全村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达252万元。 不与粮争地,却比种10亩麦子的收入还要高 贺家庄村地处临汾市尧都区东部丘陵山区,全村共有400户、1600口人。由于当地沟多坡多,大部分耕地无法灌溉,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遇上天旱,庄稼减产,村民收入少得可怜。 俗话说“穷思变,变则通”。2004年,贺家庄乡政府组织村级干部到古县参观核桃种植和大棚双孢菇项目。当技术员介绍培养双孢菇所需原料及其生长习性时,时任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梁云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贺家庄乡1.8万亩耕地种的都是小麦,每年产生450万公斤麦秆,可以给双孢菇种植提供丰富的原料;贺家庄村沟梁交错,具有打土窑洞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另辟蹊径,将大棚里种植的双孢菇移植到当地冬暖夏凉的土窑洞里,不但节省耕地,还可减少投入。 但是,面对梁云生的“异想天开”,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村民们谁都不敢担风险去尝试。关键时候,他动员弟弟梁全生带头搞试验。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第一个土窑洞打好后,他们向种植平菇的专家学习菌种培育技术,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建堆、进洞,70天后,1500多公斤鲜嫩的双孢菇走出窑洞,一下子卖了6800元钱。除了打窑洞投资的2500元,购买菌种和化肥的1000元,纯收入3000多元。一算账,心怀顾虑的村民们心里有了底,也动了心:“这可比种10亩麦子的收入还要高啊!何况搞窑洞双孢菇又不占用耕地。”于是,村子周围不能耕种的荒山坡地成了香饽饽,村民们开始自发地打窑洞、学技术,贺家庄村也终于找到了适合全村发展的致富项目。 多方扶持,双孢菇洞口增加到380个 土窑洞双孢菇的试种成功,激发了贺家庄村人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也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 为了将这一特色产业发展为优势产业,尧都区委、区政府采取“政府扶持、自主经营、统一服务”的管理模式,大力扶持和鼓励发展土窑洞食用菌生产。 “从2005年到2008年,区委、区政府多次带领农业、电力、水利等部门领导到贺家庄村召开现场会,协调工作,为贺家庄村发展窑洞双孢菇做好基础工作;乡政府也出台了打一个窑洞补助1000元的政策,所以,仅仅3年的时间,贺家庄村就由原来的七八个窑洞发展到200多个,并辐射带动全乡11个行政村发展双孢菇窑洞780个。”贺家庄乡农科站站长马占彪说。 随着贺家庄村的窑洞双孢菇从试点走向规模,村里原来划分的种植点已不利于管理。2010年,贺家庄村动用两台装载机,在沟深坡多的狗头湾推出道路和工作面,集中打了50组U型洞,将窑口进行统一装裱,硬化了道路,架设了电线电缆。为了帮助“新菇农”,村里还建起了制菌场,聘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长期驻村,提供技术服务,不定期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大伙的实际操作能力。 村民吉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家种有200平方米窑洞双孢菇,一年两季,每季可产3000公斤鲜菇,按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5元来算,年可创收3万元,扣除成本,洞均年收入1.6万元。” 贺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吉敬敏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共有洞口380个,其中直洞34个,U型洞176组,如果以每户种植200平方米计算,菇农人均单项收入达3000元以上。” 抱团发展,菇农轻轻松松赚大钱 在种植初期,由于规模小,产量也比较低,贺家庄村的菇农大多将双孢菇直接卖给上门收购的小商贩,或是自己到城里销售,可是随着全村双孢菇产量越来越高,销售就成了困扰菇农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了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村里种植双孢菇的大户郭国华,牵头组织菇农成立了漫天岭双孢菇专业合作社。双孢菇菌种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质量,合作社请来专家对全村所需的菌种进行统一培养;同时,将每一个菇农都当成产业工人进行培训、管理,使双孢菇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规范;为保证菇农的收益,郭国华在自家院里建起冷库,对全村的双孢菇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出售。这样一来,菇农们不再为销售发愁,轻轻松松就可以挣到大钱。 土窑洞双孢菇明显的经济效益,放大了菇农的增收空间。村民梁全生当初通过政府的扶持建起了自己的窑洞双孢菇,由于在技术员那里学到了“真经”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