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VlS振荡生长机制
VlS振荡生长机制 目录 1.背景与简介 2.实验方法 3.实验初步分析与结论 4.生长原理分析 背景与简介 在一般情况下,纳米线生长机理可以用VLS和VS生长机制来解释。 在VLS生长机制中,液体充当催化和吸附气体的介质,纳米线托起液滴而不断生长。 本文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蓝宝石自催化VLS生长中不一样的表现,从而探讨VLS生长机制在蓝宝石纳米线形成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 首先利用聚焦电子束辐射加热Al样品至660℃以上,发现蓝宝石纳米线在a-Al2O3单晶上形成 ,在AL液滴进行生长,然后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在1250kv电压提供的平行光源(jem-arm获得1250,JEOL)下原位高分辨透射电镜获得视频(25帧/秒)和高分辨率的图像。 实验初步分析与结论 1.生长方向是确定的,为(0001) 2.生长长度与纳米线直径之间存在联系 L = cDm, 其中c为一个常数,m接近–1 实验初步分析与结论 3.生长主要发生在固液界面(0001)(0112)(0114) 4.固液之间的凹型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 生长原理分析 在生成纳米线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下两点 1.纳米线是生成的相对而言最稳定的物质或结构(化学势能比较低的) 2.Al滴一旦形成,就有被氧化的趋势,但是观察到Al液滴表面并没有钝化。 生长原理分析--组成结构 右图是α-Al2O3的结构,从两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纳米线的生长是Al-O-Al一层一层有规律的交替生长的。 除了(0001)面之外,(0112)和(0114)两个面也是可以生长出α-Al2O3的 这是纳米线边缘(0114)的生长图,在三相节点不断吸收氧气的作用下,由于Al遇氧气极易氧化(生成化学能更低的氧化铝),因此纳米线边缘不断生长,而且托起Al液滴,到气液固三相节点变为液固二相节点的时候,三相节点消失,氧气从三相节点的供应切断。生长开始停滞。 这是纳米线边缘开始溶解的过程图。黄色的箭头代表氧原子的运输路线,通过溶解纳米线的边缘提供氧原子,氧原子不断供给,使得(0001)面能够生长,当(0001)面形成了双Al层的时候(形成的α-Al2O3与液滴中的Al)不再需要氧气供给,因此边缘溶解结束,回到边缘生长的起点,形成一个周期。 补充说明--振荡周期 由以上六张图可以了解振荡生长的机制,其周期为1.16s,以上讨论的是(0114)表面,而另一表面(0112)的周期也是接近1.16s的,也就是说,在两个表面的振荡生长的相位是相同的。 补充说明--氧气运输 振荡生长最重要的过程在于氧气输运。由于氧气在Al液滴中的溶解度不高,因此氧气运输方面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三相节点吸收氧气生长纳米线边缘,第二个是通过溶解消耗纳米线边缘而提供氧原子。 纳米线(0001)表面的生长依赖于氧原子的供给,因此当其生长时,会溶解纳米线边缘,当纳米线不再生长时(形成Al双层结构)消耗才会停止,三相节点时才开始吸收。纳米线形成所需要的氧原子数目与溶解消耗的纳米线边缘的纳米线数目相同,(0112)提供1/3的氧原子,(0114)提供2/3的氧原子 补充说明--晶核形成方式 化学反应向着更低的化学势能进行是其主要的驱动力。以下是可能的形成方式。 一、由于吸收了由纳米线边沿外部溶解所得的氧气,新层面的内部台阶会向纳米线的中心移动,从而扭结至生长中的层面的内部边缘。形成结晶相过程中所减少的化学势能便是这一过程的驱动能量。 二、氧气首先是吸附在LS层表面,然后由于分界面能的减小,会沿着三重结合点的交界面进行扩散。一旦吸附了氧气,临界尺寸大小的晶核会在三重结合点上形成,然后扫过LS(0001)的交界面,从而在它刚成型之时,形成一个a-Al2O3的新层面。随后从纳米线边沿外部溶解释放出氧气又会被新的固液层表面所吸附。 补充说明--内层弛豫现象 补充说明--内层弛豫现象 从上图可以看出,接近固相的Al液相排列方式与Al固相排列方式有相同之处,在这里形成了“Al双层结构”。 一个α-AL2O3(0006)新层面的形成。(图片用黄色突出)一个(0006)的新层面的完整形成耗时1.16S(图片用蓝色突出)。原本的交界面和新形成的交界面位置分别用白色和黄色线条表示出。 补充说明--内层弛豫现象 弛豫的液体中的原子序与在生长过程中的非均匀分层距离相关。在第一个Al原子有序液体层(从界面~ 1.6?)与a-Al2O3晶格一起吸附氧,那些在第二层(2.5?~最初的有序层)被拉向达到稳定的位置构成新的界面。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D-D系统双极化智能天线阵列设备规范v1.3.0.doc
- TBM技术在斜井掘进中的应用.ppt
- TD RF优化-专项培训课件.ppt
- TD-LTE 组网技术交流(上).ppt
- TD-LTE-覆盖优化.ppt
-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华为主设备)V2.0.doc
- TD-LTE回传网络和时间同步解决方案研究.docx
- TD-LTE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操作维护中心(OMC-R)测量报告技术要求v1.0.4 (Draft).docx
- TD-LTE技术原理介绍.pptx
- TD-LTE技术基本原理.ppt
- DB22_T2503-2016_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规范_吉林省.pdf
- DB22_T2478-2016_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测定重量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552-2016_盆花香雪兰设施生产技术规程_吉林省.pdf
- DB22_T2465-2016_水中三唑锡、苯丁锡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482-2016_延边黄牛饲料质量控制规范_吉林省.pdf
- DB22_T2496-2016_消防救援人员现场管理系统技术要求_吉林省.pdf
- DB22_T2540-2016_泥炭与土壤调理剂植物响应测定方法_吉林省.pdf
- DB22_T2442-2016_地理标志产品黑水西瓜_吉林省.pdf
- DB22_T2470-2016_二维动画生产工艺流程_吉林省.pdf
- 2025至2030年中国裂隙灯显微镜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ocx
文档评论(0)